01
我们先来看事实。
2019年3月16日,中国移动官宣:携手华为公司助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这个消息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主刀医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海南医院神经外科凌至培主任形容手术过程时说:“甚至感觉不到病人远在3000公里之外”。这意味着5G时代,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现场的沉浸感。
远程医疗的概念已经普及了很久,但是多限于望闻问切,远程手术始终无法突破,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不在现场的医生如果操作手术机器人,无法获得在现场时的“触觉”感知,从而不能精准的控制机器人手术刀。
此次中国移动、华为、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完成的5G远程手术,是在人的头部,医生在海南,手术台在北京,这其中对时延的要求可想而知。我相信无论是中国移动、解放军总医院还是华为,尤其是主治医生,其实都担负了巨大的风险,而至关重要的则是解放军总医院和主治医生对新技术的信任。
这实属难能可贵。其实我们知道,一项新的技术的采纳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新技术采纳带来的风险容忍度,这也是5G作为通用技术与各行业融合的关键。
此前华为与福建联通、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在福建实施世界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这个案例当时被宣传为全球首例5G远程手术。不过中国移动与华为开展的人体手术,显然实际意义更大。
02
在5G远程手术中,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角色,在福建动物远程手术案例中,该公司董事长杜志江曾经对媒体表示实验中应用的系统都是由该公司自主研发,包括医生端的操控台、机械臂和手术器械。其原理是:手术机器人通过操控台捕捉医生的手部动作,进行解析后,控制手术室的机械臂精准再现医生的手部动作。
我猜想在中国移动与华为助力的解放军总医院的案例中,手术机器人也极有可能是该公司提供的。
笔者检索到由凯泰资本医疗投资团队在2017年公布的一篇《手术机器人行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该报告中,作者刘沅提到:手术机器人在现阶段已经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且大规模用于临床。最为典型的产品就是美国直觉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该文提供了几个关键信息(以下内容均来自报告):
1) FDA审核批准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以应用于超过10个科室的手术
2)我国2013年及以前配置了18台手术机器人,2015年,我国的手术机器人数量大约为57台。
3)二级、三级医院将是手术机器人的潜在购买方
4)系统软件中的图像重构、空间配准和定位控制等,是手术机器人最为核心的部分
5)手术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将在于力触觉反馈系统、导航定位系统和自然腔道机器人系统
所谓力触觉(Haptics),是解决远程医疗现场沉浸感问题的关键技术,力触觉技术可以传递压力,温度、纹理、速度、加速度、震动等各种信息,就像人在现场真正的触摸一样,反馈给医生(操作者)真实的感受。
03
到5G时代,借助低时延大带宽,我认为手术机器人将加速普及,为医疗行业的资源配置优化打开新的窗口期。
电信运营商在这个过程中至少有三种商业模式可以选择:为手术机器人提供5G切片;建立全新的医疗平台,提供手术机器人租赁及医疗数据服务;面向患者的康复健康信息增值服务。
所以,评价此次5G人体手术,可以用三句话:各方胆子都够大、医疗与5G融合经典案例、打开了医疗资源配置的新窗口。
最后,向解放军总医院和 凌至培主任致敬,为他们的风险与担当,以及医者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