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移动灌云分公司党支部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网络、技术、服务等优势,将远程监控、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当地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找到了扶贫攻坚工作的“新方法”,为“精准扶贫”插上信息化翅膀。
搭建平台,打通扶贫通道
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要做的就是困难群众识别到户,低收入户信息的统计一个都不能落;另一方面,要让群众及时准确知晓扶贫政策,更好地配合相关规划建设。为此,灌云分公司与灌云县政府协作建设“精准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扶贫办与低收入群众间的双向沟通,做到政策宣贯“一个不能少”,意见收集“一份不能缺”。党支部将平台建设纳入书记项目,由村支部书记担起“第一责任”,党员干部带头干,确保项目快速准确推进。
拉线建平台,送卡普政策,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党支部跑遍了全县近3万低收入户,为他们免费配备扶贫专用的移动4G SIM卡,并将手机号全部导入信息化平台,建立起“人人联系得上,户户掌握实情”的精准扶贫档案库。“精准扶贫”信息平台的及时开通,实现了扶贫信息上传、下达双向实时高效交互,极大地方便了低收入户与扶贫办的沟通联系,成为他们了解扶贫政策、反馈扶贫问题的空中“直通车”,为该县扶贫办切实掌握相关讯息,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慧旅游,打造美丽乡村
拥有三千多年人文历史的灌云伊芦山素有“小蓬莱”之称,具有秀美的风景,厚重的文化。以前,伊芦山周围的村民依靠传统的农产品种植维持生计,但由于山体条件限制,农产品种类少、产量低,村民的生活一直捉襟见肘。
近年来,特色小镇旅游不断升温,给党支部带来了启发,随即组织党员开展调研,查阅借鉴了全国多个优秀的乡村旅游案例,在伊芦山打造“智慧小镇”的想法便在党员们的心中逐渐成型。支部一方面抽调精干力量,推进网络基础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打造含票务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景区无线AP等一体化的“智慧旅游”平台,打造高速无线网接入、客流预警疏导、智能停车等信息化服务,让小镇焕发新光彩。
目前,伊芦山智慧小镇已投入运营,不断涌入的客流,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伊芦山村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送“智”下乡, 推动农民增收
项目好,还得运得转。面对大多数村民连电脑都不会用的现状,支部党员们陷入了思考。经过与村支部的多次讨论,两个党支部联合组建起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上门为村民开展辅导,从最基础的电脑操作开始,通过手把手地演示、面对面地讲解,让每位村民都能听得懂、用得好。同时,根据村民的闲忙时段,党支部开办了“农闲学校”,邀请通过信息化种植致富的村民传授致富经验,以贴近实际的案例,提升村民的知识水平,帮助他们将信息化产品充分利用起来;开展电商训练课,向村民传授专业、先进的“互联网+”知识,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拓展增收新渠道。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掌握了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和相关政策,能够通过网络将种植出来的农产品销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产业升级,促进农村发展
信息化在促进传统农业、养殖业发展与转型,从而实现对农村人口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党支部充分发挥移动网络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先后与灌云县政府签约建设“智慧农场”“智慧渔业”等农业信息化项目。
其中,“智慧农场”包括农产品无线物联网检测系统、大棚农作物生长状况监测系统、户外双色LED显示大屏、后台监测控制中心等功能模块,可远程动态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还可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需要,实现自动调温、喷灌、施肥,同时将数据实时联网传至监控后台,让农户在家就全程操控,真正实现了种植和管理现代化、智能化,大大减少了人力作业成本。经过信息化升级,灌云县农业园、渔业园的经营效益显著提升,2018年,规模化农业生产带动土地流转5万多亩,促进农户增收近1.5亿元。(茆平平、张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