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似乎成了科技公司的新蓝海,如今,华为也参与到这个大潮中来。1月7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透露与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培育海水稻,通过土壤数字化让盐碱地上长出水稻,从15亿亩盐碱地里改造出1亿亩良田。
据悉,华为与袁隆平双方将共同研发并向客户提供农业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计划今年在国内部署2-3朵“沃土云”,位于青岛城阳的沃土云平台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进入试运行状态。
胡厚崑表示,盐碱地改良的核心技术是“四维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种、对植物和土壤进行调节,整套方法的基础是“要素物联网系统”。华为方面解释,这一技术除了改造盐碱地,还可以对现存的18亿亩耕地进一步优化。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并非直接生长在海水里,而是在海水经过的土地种植,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三大特性,因此可让荒地变为良田。
这个项目由袁隆平主导和推动。袁隆平表示,按改良后每亩产量300公斤来计算,改造1亿亩盐碱地,可以多供给300亿公斤粮食,这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能够多养活8000万人口。
据了解,“要素物联网系统”就是土壤数字化,该系统地上部分配有小型气象站、通信模块、高清摄像头,地下、地表则通过各种传感器(射频技术)对光照、温度、盐碱度等信息进行收集,然后传送到华为云端大数据中心,通过AI人工智能系统和专家诊断,提供靶向药品、定向施肥,大幅提高用水量、施肥量。
2018年,阿里、京东、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佬都纷纷进入农业领域,想改变传统农业现状,或者说延伸自己的产业。而华为X Labs早在2017年就发布了智能农业白皮书——《联网农场智慧农业市场评估》,重点阐述了运营商在通过智能农业助力数字化转型的市场发展潜力,此番宣布跟袁隆平合作培养海水稻,则是对该白皮书看好智能农业市场而付诸的行动。
数据统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突破85亿,解决全球粮食的供给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洪水和酷热等极端天气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某些地区农作物减产超过 20%。面对水资源短缺、气候影响与耕地面积减少,亟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粮食产量。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农业创新面临诸多障碍。因此,智慧农业将成为世界农业的“救命稻草”。
业内人士认为,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主攻农业科学。华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效率更高,种植决策更精准;实行智能灌溉,用水更节约;投入更精细化,成本更低;利用物联网对收集到的环境参数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农业的大数据库;运用数据可追溯、支付系统、信息平台和农业贸易平台等,直接对接市场。二者的合作将有助于大力推进物联网智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