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从“宇宙之王”霍金到“国学大师”李敖;从“摇滚才子”臧天朔到“知名主持人”李咏;从“最美蜘蛛精”蓝洁瑛到“一代宗师”金庸……二十多位中外名人的在2018年相继离世,这些名人去世在媒体上引发的关注让人们对于预防疾病与日常保健意识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已经被反复验证的“强刚需”市场——医疗健康,正在经历从传统“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的转型。高度参与的“全民化”和日常防患的“提前化”等特征愈发明显,其中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为心血管疾病,肥胖、失眠等更是不同年龄阶层共同的问题。
据了解,不同疾病风险的判断指标不同。如心脏病患者需检测心率失常及心率变异性,高/低血压患者需检测血压,脑卒中患者需检测血管堵塞情况,呼吸系统疾病及鼾症需监测呼吸及血氧,糖尿病患者需检测血糖等等。而在慢性病的预防和调理上,多维度的数据相互参考具有更高的疾病防治和健康指导意义,这为以健康监测管理为主要方向的科技企业带来了机遇。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也进入了健康管理市场。如具有心电图监测的Apple Watch和小米生态系列智能手表等。但由于产品的属性和定价,用户多为年轻人和中高端商务人士,覆盖人群相对单一;此前较为约束的使用方法也一直让准确度备受质疑。而如果要全面进入消费级市场,一方面需要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率并引入更多的监测指标;另一方面,成熟的高集成度模块/芯片的量产,将其更灵活的嵌入到不同消费人群在不同场景下应用的产品中,形成用户习惯,也同样重要。
微弱信号采集+全方位抗干扰,用医疗级标准输出高精确度的健康数据
据了解,目前的智能穿戴设备对心率的测量原理主要为ECG(心电图)和PPG(脉搏波),后者在抗运动干扰、抗电磁干扰等有较强的优势,缺点则是许多厂家技术受限无法保证不同场景使用下的准确度和更多指标的数据价值尚未体现。而前者虽然理论上准确度更高,但非医用市场中,即使声明获FDA批准ECG的最新一代apple watch也仅具有单导联心电图功能,其数据参考价值和采用PPG的设备区别不大。基于高质量PPG信号的数据,在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判断和预测方面,与ECG的一致性达到90%以上。但相比而言,PPG的便利性则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作为脉搏波采集及健康管理云服务提供商,惊帆科技团队基于高新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在小信号采集处理、嵌入式硬件、人工智能算法、云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积累,解决了微弱信号采集中的各种噪声干扰问题,可以识别1uV以下的微弱电压变化;以高集成能力的嵌入式算法分析技术,研发出了在微小计算资源上实现复杂算法的超小体积和超低功耗的嵌入式模块。不仅以医疗级标准大幅度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同时数十元级的低成本、毫米级体积的广适配、厂家无需具备算法能力最快可一天完成集成的易操作等特点,可以极大的缩短手表手环开发周期,这对合作厂商快速抢占新兴老年人健康监测市场有着极大的意义。
惊帆科技创始合伙人张进东表示,目前居家养老、居家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智能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不可忽视的家庭场景,将产品形态多元化部署是打开中老年市场的关键之一。且除了心率外,脉搏波还含有血氧、血压、心率变异性、呼吸频率等丰富的健康信息,可以检测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包括心脏异常、动脉异常、静脉异常等。因此,通过对脉搏波的长期监测不仅可以评估用户的心血管性能,推断心梗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也能根据身体健康指数即时调整用户行为习惯,提早预防。
搭建云端超大数据库平台、定时推送诊断建议,先进算法让数据具备意义
经过五年的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目前惊帆科技具有具有JFH111和JFC101两款产品,可广泛用于手环、ipad、手表、鼠标、手机、衣服、鞋子、饰品、血氧仪、监护设备、指环、按摩椅、家电遥控设备等不同形态产品,涉及家庭、户外、随身的多个应用场景,使健康服务全方位的触达到了运动健身人群、睡眠问题人群、中老年人群和慢病人群。同时惊帆科技以“硬件+云服务”的模式搭建了具备数据处理分析的云端超大数据库平台,不仅可以自动同步用户长期的心率、血氧、微循环等健康参数,其先进的算法还将对此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睡眠状态的分析等,以量化健康评估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疾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此外,云端数据库定期将结果发给专业人员,给出诊断或康复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心率变异性HRV也是是判断心脏机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反应了用户的精神压力、疲劳状态等,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警和日常监护、心理治疗、疲劳驾驶等应用。以往HRV测量都是基于心电图,需要医院的专业设备和方法才能得到,而利用PPG技术,可以很方便的应用到这些领域实现实时监测。
对比苹果、华为、小米等巨头在心梗、脑梗疾病监测和预防的介入,惊帆在云端服务的搭建中,其算法模型的所有数据均来自实际样本。此前已和多家医院达成合作,获得医院数百例病人心电图和脉搏波的对比数据。此外,通过公益性质的活动,先后采集了学生和小区中老年人将上万份脉搏波和血压数据。目前主要业务将继续以算法和芯片研发作为核心,面向B端硬件制造商提供“芯片+传感器”的模组以及云端的支持。从去年12月至今,随着产品的小批量生产,已经与国内知名按摩椅、鼠标、课桌、智能服装、家电等50余家厂商达成合作,并交付部分订单,其它产品也在陆续开模和生产中。
团队方面,其创始人兼CEO张进东曾任职于清华大学电子系OCR实验室,擅长嵌入式系统及小信号及视频处理。研发人员十余位,分别来自清华、中国医科院、华为、富士康等知名校企,均具有成熟的项目经验/产品案例和极强的专业能力;销售总监李爱华,具有非常丰富的渠道资源和企业拓展能力;整个团队平均经验超过10年。
目前,整个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的认知度仍然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如何在集中的场景、单一的产品中链接到更多消费者,以更具实力和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覆盖不同受众及行为下的健康需求,不仅是新兴创企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也是健康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