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寒武纪设计了全球第一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并授权给了相关手机客户,最终以最快速度在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上实现了大规模量产。一家初创企业的产品出炉就能大规模量产落地的奇迹,这对其他初创芯片设计公司而言几乎是不可达成的。也正因为如此,寒武纪才能够在众多创业公司中脱颖而出。
据媒体报道,2017年9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寒武纪的AI模块寒武纪1A就是其中重要构成,能够被华为所认可,而且深度绑定华为这个大客户,既保障了寒武纪的产品销售和收入,更让寒武纪一时广为天下知,让很多还在摸索中的同行羡慕不已。
不过随后,寒武纪与华为的分道扬镳,似乎总是被人提起。华为海思选择自研AI处理器致寒武纪的营收连续两年下滑让不少人认为,没有华为订单的寒武纪未来发展难以持续。
事实显然不是如此,华为选择在麒麟处理器中集成寒武纪的AI处理器,因为寒武纪在AI芯片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并且在海思两代旗舰手机SoC上的商用证明了寒武纪IP产品的性能、功耗、面积等关键指标都满足大规模商用的需求,后续没有采用寒武纪的IP产品并非产品的原因,只是华为有自身的规划。
再纵观寒武纪的发展轨迹,从终端到云端再到边缘,寒武纪率先完成了云边端AI产品的布局。显然,终端只是其进入AI市场的开始。
数据显示,寒武纪2020年总营收45,892.7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8%。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收入8,625.23万元,较上年增长9.34%;边缘端智能芯片加速卡,收入2,082.44万元。单看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云端+边缘端)这块业务的合计收入已达1亿元,占到全年营收4.5亿的23%,而此消彼长的则是成立之初曾为寒武纪赚下第一桶金的终端IP授权业务,目前仅占总营收的不到3%。
一目了然,离开华为的寒武纪依然能活,而在短短的几年内,通过不断加码研发、快速迭代产品、拓展商业客户,其云端、边缘端芯片等商业化产品也已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及出货,并在总营收中占据重要位置。对比芯片行业基本2-3年推出一款或一代芯片,外加根据不同客户需要,还要1-2年的适配导入周期,对于一家还处在初创期的芯片设计企业而言已经实属不易。可以说,寒武纪凭本事活得更加“硬”气,活出了更广阔的商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