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李晓佳:做技术、知识、创新为一体的新型技能工人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工作中的李晓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摄
工作21年来,先后累计解决重大技术难题50多项,完成技术创新成果20多项,被同事誉为数控机床的“活流程”和“活字典”……在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有这样一名不断挑战行业尖端,攻克技术难题,努力创新的试车工——李晓佳。
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重要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和智能制造基地,其提出的“匠心智造中国好机床”理念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位员工。喜欢面对挑战、解决难题的李晓佳在工作中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1998年,刚刚参加工作的他被分配到宝鸡机床厂大件车间工作实习,从看到车间里那些大型先进设备的第一眼起,他就下定决心要驾驭这些“铁马”。从此,他处处留心,注意掌握师傅操作的每个细节,对每个知识点都要刨根问底,有的师傅说:“咱们会用就行了,何必这么认真。”他却不以为然,一定要弄清原理,发挥出设备的潜能,加工出合格完美的工件,创造出更大价值。正因为这一股钻劲,李晓佳在实习的一年时间里和师傅们共同解决了3项技术难题,使某型号车床变速箱的精加工效率提高了20%。
2001年初,李晓佳的工作迎来了一次选择,一面是“轻松”的技术岗位,一面是具有挑战性的数控车间一线工作。为了能够学到更多的技术,操作更多的机型,李晓佳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开始从事全功能机床的装配、试车等工作。当时的数控车间是一个高精尖设备的成品装配车间,承担着全厂的所有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任务,试车工作就是给每台机床做动态的精度检验,通过车削试件来检验机床的加工精度,这个岗位的工作让李晓佳掌握了公司里几乎所有机型的操作,“因为要针对不同的产品去做试车,所以公司里200多个型号的机器我基本上都过手,都要会操作,用它加工产品。”李晓佳说。
除了会的多,李晓佳也会的“精”。因为产出的每台机床都是中高档商品,好多外购件也都价值不菲,稍有闪失都会对企业和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试车工在使用机床时要特别小心,不能出任何差错。“开始时特别怕‘撞车’(误操作),有时候吓的几天不敢碰机器。”李晓佳说,就是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下,他坚持在加工每一批零件时,都要吃透加工工艺,研究制定加工方案,保质保量完成试车任务,做到“零失误、零差错”,技术水平也一步步成熟。
对李晓佳来说,试车工这一岗位吸引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要不断解决用户的各种难题,而在承担这些任务时,大多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往往需要他打破常规,大胆创新。
在多年的“挑战”中,最令李晓佳难忘的一次是他的自写程序“打败”电脑程序的经历。2007年,一家工厂招标选购设备,宝鸡机床与另外两家企业同时投标,当时招标方要求必须用他们指定的程序工艺。李晓佳在接到这项任务后就动起了脑筋,如果用指定的电脑程序很难体现自己公司的优势,而自己手工写的程序路径短,走的空刀少,效率高,于是他决定用实力拿下这个任务。在与客户代表沟通时,李晓佳坚持用自己的手写程序与客户提供的电脑程序进行比较,结果手工写的程序比快了15秒,就是这15秒的差距,让客户对李晓佳竖起了大拇指。
李晓佳坦言,他很享受通过自己的钻研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在他看来,“执着追求,不断钻研,努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而成为一名集技术、知识、创新为一体的新型技能工人,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对我而言,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解决客户的每一个难题,让客户用上好设备,让设备发挥出更好的性能。”李晓佳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心中的“工匠精神”,并不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