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特别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云贵川”
纪念英雄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两侧伫立着22座英雄纪念碑。
四川新闻网泸定7月31日讯 (记者 戴璐岭 岳东 摄影报道) 在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两侧伫立着22座红色的花岗岩石柱,代表了22位夺桥勇士。然而,很多细心游客发现,这22座石柱,怎么只有5座石柱刻有勇士的名字,其中2座石柱顶端雕出了勇士人像,其他17座石柱的勇士名字栏,则是空的。
带着疑问,7月29日,记者来到泸定桥上,大渡河上波涛依然汹涌奔流,仿佛让记者回到那一刻,冲锋号吹响,22位勇士身挂短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在13根光溜溜的铁链上匍匐前进,仅用两个小时,飞夺泸定桥。
当年,这22位勇士是怎样选出来的?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解说员杨菲菲介绍,当年在挑选22勇士时,是有严格要求的,首先是红军干部,并且勇敢的。“这里面也有主动请缨的战士,比如刘金山,他的外号‘刘大胆’,他一生参加过很多战斗,是一位英勇的红军战士。”
在泸定桥上,记者采访到刘金山儿子刘东升。今年67岁的刘东升讲述起父亲的经历,仍然十分激动和骄傲,“当年父亲在得知下达夺桥任务后没有自己,顿时急了,咬破手指按下血印,当即给领导表示,‘我是孤儿,而且会耍大刀,夺桥过后杀敌人很管用,一定要参加夺桥!’就这样,父亲与21名战友,组成了夺桥突击队。”
“可以说是这22位勇士和泸定桥上那13根铁链,托起了一个新中国。”杨菲菲告诉记者,在22名勇士中,只有18人冲过了泸定桥,其中4名勇士不幸牺牲,永远长眠在了泸定桥边的大渡河畔。
遗憾的是,建纪念馆建馆时,可以确认的只有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和刘梓华5位勇士的姓名,其中李友林、刘梓华两位勇士有生前照片和简单的生平史料。杨菲菲介绍,所以最初只有5根石柱上有姓名,李友林、刘梓华的石柱顶端,根据照片雕出了头像。“后来,过媒体报道,找到刘金山的资料,目前图片在纪念馆中展出。除此之外,又找寻到7位勇士的名字。”杨菲菲说,目前还有10名勇士的名字无从考证,但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22勇士纪念碑其中有5座碑有姓名,其中17座碑英雄姓名一栏空白,但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公园
可以完全确认的飞夺泸定桥勇士仅有5位,他们是:
廖大珠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连长、突击队长(1935年陕北牺牲)
王海云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政治指导员(1935年陕北牺牲)
李友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党支部书记(1997年北京去世)
刘金山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3连 党支部书记、突击指导员(1999年9月苏州去世)
刘梓华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3连 副班长(1951年天津病逝)
据报道,杨成武将军曾回忆,“有一个在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只有十六七岁,他入伍时没有名字,战友们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云贵川’。在夺桥战斗中,他攀缘铁索,和廖大珠一起冲锋在前。”
“云贵川”是其中一位勇士,也是这17位无名勇士的共同名字,更是那个年代一群人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两个小时内创造了飞夺泸定桥的史诗,是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红军北上抗日打开通道,粉碎国民党想利用大渡河天险歼灭红军的企图。”热爱研究红军历史的泸定县退休老师董祖感叹道,“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