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持续推进河涌治理 112条黑臭河涌已有107条达到“初见成效”
推进网格治水 河长带头拆屋
整治后的黄埔区乌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摄
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立行立改
全市落实近两万网格
全市已落实河长3030名,湖长828人,已落实19660个网格,基本落实所有网格员配置。
排水设施一体化管理
成立市城市排水公司,基本实现了中心城区公共排水设施一体化管理。
上半年治水 问责198人
2019年上半年,对39个水环境治理问题进行处理,共发出8份问责通知,问责198名人员。
“3-4-5” 治水路线
按“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原则,推进“四洗”清源行动,坚持“控源、截污、清淤、补水、管理”技术路线。
一年前,欧阳支涌还是一条臭水沟,但如今鱼虾翔游,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两年前,双岗涌因“重度黑臭”被环保部、水利部纳入黑臭河涌重点治理对象,如今因整治效果良好登上“全国黑臭河涌整治光荣榜”;景泰涌治理前,居民晨练只能去几公里外的白云山,如今水质变好在自己家楼下就能健身散步……
河涌治理与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息息相关。连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广州全面展开,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立足实际、迅速行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按照“3-4-5”治水路线,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形成了全市上下动员、齐心协力治理黑臭水体局面。截至目前,112条黑臭河涌中已有107条达到“初见成效”。近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广州市各区的重点整治河涌,了解河涌由黑变清的故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杜安娜、张丹、罗嘉妮 实习生何思妍 通讯员赵雪峰、刘婧婷(除署名外)
天河区欧阳支涌:
曾经居民怕开窗 今日河涌鱼虾游
“一年前,欧阳支涌还是一条臭水沟,但如今鱼虾翔游,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说起欧阳支涌的变化,天河区龙洞街道党工委书记、欧阳支涌总河长陈璋兴奋地说。
欧阳支涌是车陂涌的第二大支涌,是广州市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监管平台的112条黑臭水体之一,治理前水质重度黑臭,沿线有三条排水渠汇入,收纳着渔沙坦市场、柯木塱村等的生活污水,沿途餐饮业、工业、高校、农田等污染源直排河涌,日排污量达1.797万吨。
经过一年的整治,欧阳支涌在去年底彻底告别黑臭。周围的居民终于敢开窗了。今年5月,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调研广州市河长制及河湖“清四乱”工作,专门来到欧阳支涌查看,对欧阳支涌的治理点赞。
变化始于2018年11月。在天河区水务局的牵头下,欧阳支涌两岸的散乱污企业得到根治。同时,河涌两岸所有企业和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都告别直排,接入市政管网。陈璋说:“现在巡河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事情,因为在河边散步实在太舒畅了。”
昔日黑臭河涌如今清澈见底,周围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明显提升。7月24日下午5时,广东省林业科学院退休职工吴伯,照例拿出钓鱼竿,来到欧阳支涌钓鱼。吴老说,他所在的职工家属区就在欧阳支涌边上,治理前河涌黑臭无比,连夏天都不敢开窗户。但现在,他每天到河涌钓鱼,这已经成了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白云区景泰涌:
过去晨练要上山 现在下楼就能练
在白云山下大金钟路的白云区景泰街道金泰社区,潺潺的景泰涌穿流而过,清水和绿荫交融,阵阵凉风顺着流水而来,令炎热的天气到了这里也“冷静”了下来。
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前,住在周边的居民却“连窗都不敢打开”。金泰社区的童阿姨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家住在9楼,但是到了夏天,依然连窗户都不敢打开。
去年底,景泰涌初步完成整治工作,告别黑臭水体,水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从那时开始,居民开始敢在涌边散步了,就算打开窗户也不会闻到臭味了。”童阿姨笑着说,如今涌边修建了一条人行路,成为了周边居民晨练、跳舞、遛娃的好去处。
金泰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谢女士介绍说,此前景泰涌还是黑臭水体时,居民想晨练只能去几公里外的白云山,非常不便,如今水质好了,在自己家楼下就可以健身散步了。
“在河涌两侧的石墩,实际上里面埋的是截污管。”景泰街道河长办工作人员黄先生告诉记者,此前因为没有截污,居民的生活废水和企业的废水,全部直接排到河涌里。在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后,污水被截入污水管,现在能够看到流出来的是白云山上的泉水或地下水。
黄先生说,河涌一侧的人行道曾经是一排违建板房,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到河涌内,对河涌的水质造成了污染。“经过努力,做通了居民思想工作后,他们都很配合地拆除了。”
荔湾区五眼桥涌:
自家屋虽非违建 河长仍带头拆除
近日,记者来到五眼桥涌探访时,五眼桥村村支书莫志华正在河涌边巡查。这条全长1121米的河涌自北向南经过秀水涌、塞坝涌,部分流向葵蓬涌,最终与珠江西航道联通。五眼桥涌是一个多河交汇的枢纽地带。
莫志华作为村级河长,责任范围内有8条河涌。从去年开始,他每天都要到责任范围内的河涌巡查。一年多下来,巡涌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莫志华也“巡”出了经验:水面上只要出现一丝异色的水流,他就能一眼辨别出来。到了枯水的季节,河底的每一根管道的接口、走向,他都了如指掌。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河长微信群或河长APP等信息平台上报,会被及时处理并跟踪解决。莫志华告诉记者,随着河涌水质改善,一些老邻居们正打算陆续从外面迁回村里的老宅。
五眼桥涌作为广佛交界处的一条河涌,莫志华坦言,曾经最大的难点在于两地联动机制的缺乏。一旦有一方治理不得力,就会出现水体相互影响。这一问题最终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解决。
此前,广州各辖区对散污乱场所,临河违建、垃圾黑点、黑臭水体、违法排水口、禽畜养殖六大污染源进行摸查。为顺利推进网格化治水,莫志华带头拆掉了自家临涌的房子。其实他家的房子并非违建,但与他家相近的几家房屋因为影响施工进程必须拆除。可大家谁也不愿意自家房屋被拆,莫志华索性带头拆掉了自家与违建和施工都无关的房屋。这一做法很快奏效,相近的几间房屋得以顺利拆除。
黄埔区双岗涌:
拆违旧改 村民一分钱补偿没要
两年前,双岗涌同样因“重度黑臭”而榜上有名,曾被环保部、水利部纳入黑臭河涌重点治理对象,如今因整治效果良好登上“全国黑臭河涌整治光荣榜”。
傍晚时分,双岗村的村民们正悠闲地聚集在村边的大榕树下喝茶,孩子们在水边嬉戏,还有的在涌边垂钓。沿着河涌漫步,红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周宇向记者勾勒了河涌片区的蓝图:“将来这里要建成一个湿地公园,旁边发展观光农业”。
整治前,城中村片区支管和截污主管不完善,排水系统混乱,村民和小企业污水都是直排河涌。由于下游沿岸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各类建筑,拆违困难最大,双岗村最终拆掉了2.6万平方米违建,还沿着河涌边向当地村民借地10米。在拆违、旧改和清苗过程中,得到了村民们的主动配合和积极支持,没开口要一分钱补偿。
为了对双岗涌河涌两岸及周边区域进行截污、堤岸整治和景观升级,黄埔区投入2.8亿元,使河涌两岸房屋全部实现雨污分流,两岸新建截污管网一万多米,污水提升泵站1座。
除了注重河涌自身治理,双岗涌还着力整治周边小微水体。比如,因长期污水排放,双岗村的“风水塘”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化粪池”。街道办对3个总面积超过一万多平方米的“风水塘”进行了治理。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铺设两千多米污水管道,清除黑臭底泥,水塘采用“食藻虫引导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实现了水体生态修复,解决水体污染和富氧化、抵御外源污染,形成长效自净改善水质。水塘的改变,让村民又有了聚集聊天,休闲散步的场所,以往沉寂的小村又重新喧闹了起来。
户户排查村村过关
拉条挂账逐个销号
广州市水务局表示,在河涌治理方面,广州已形成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工程技术示范方面:一是率先提出黑臭水体污染源作战图,网格化剿灭污染源。以流域为整体、村居为单位,划分作战单元,制定了每条黑臭水体剿灭污染源作战图。市河长办派驻督察组到各区,以河涌流域为整体、以村居为单元按作战图进行督察,户户排查,村村过关,拉条挂账,逐个销号,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二是推出“四洗”(洗楼、洗井、洗管、洗河)清源行动。
在长效管理方面:一是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全面覆盖河流和湖泊。二是建立了排水(雨污水)一体化管理制度。以“统一管理中心城区污水、雨水、合流等排水设施,实现污水厂-管网一体化、专业化运营”为目标,于2018年5月17日正式成立广州市城市排水公司,为广州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管网管理服务。
此外,广州市在现有排水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排水户巡检APP,根据“用水户即排水户”的管理原则,压实各区属地管理责任,逐步建立起全覆盖、可追溯、可倒查的排水户管理体系。
基层声音
河涌两岸成了我和同学的跑道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学生李大裕
我在欧阳支涌旁边已经生活了3年了。前两年,每年暑假都是最难熬的,这里奇臭无比,宿舍还有同学身上长了红疹子。我们在宿舍都不敢开窗。但从去年底开始,我发现河水变清了,河涌两岸也种上了漂亮的鲜花,即便是在盛夏,依旧鲜花怒放、河水清冽。现在河涌两岸已经成了我和同学的跑步道。每天下午,我们都会沿着河涌跑步锻炼。我和同学们等了3年,终于等来了这条跑步绿道。
阔别20年的龙舟又回来了
天河区珠村村民陈永康
说实话,我没想到中支涌能在揭盖不到半年内就变清,我也没想到区里和街道能有这么大决心把沿途的暗渠都堵上,更没有想到今年端午节阔别了20年的珠村龙舟又重新在河涌中“划翔”起来。中支涌进行美化后,两岸的岭南风情水乡街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河涌两岸的商铺生意比以前更加红火。以前没人愿意在河涌边坐着,现在,每天晚上,河涌边都有人唱粤剧、纳凉,村民夜间文化生活比以前更丰富了。
河涌水变清了 朋友不请自来
黄埔区双岗村居民区润球
我出生在双岗村,从小在双岗涌边长大。记得小时候,都是从涌里取水,夏天在河涌里游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河涌变成了臭水沟,与河涌相连的鱼塘也成了一个垃圾站,大家都把垃圾往里扔,变成了一个“化粪池”。
现在河涌整治后,鱼塘和河涌水清得很,以前千人嫌的地方,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景观。不仅村里的人有了一个放松、休闲和垂钓的好去处,还有人专程驱车到这里来游玩。以前一进村就臭烘烘,都不好意思请人到家中来做客,现在朋友反而不请自来。
守初心
让昔日黑水变清渠
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诠释了人们对于城市水环境的美好期待。一年来,广州把河涌治理摆在了突出位置。从设立治水网格到排水一体化管理,从制定黑臭水体污染源作战图到推出“四洗”(洗楼、洗井、洗管、洗河)清源行动,在这场任务重、时间紧的治水战役中,全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干事创业的热情转化为治水治污的成效。截至目前,112条黑臭河涌已有107条达到“初见成效”。河清水晏的生态环境,让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良好的水文环境,一直是广州独特的资源禀赋。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除了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也能让生态福祉惠及每位市民。从这个角度而言,剿灭黑臭水体的初心,就是要给群众生活创造美好环境,使新时代的广州不仅活力澎湃,更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
守初心才能担使命,干起事来才动力十足。广州的河涌治理之所以一个办法接着一个办法,一项成果接着一项成果,形成上下动员、齐力同心的局面,归根结底,离不开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认同。
当然,守初心关键要见行动。能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整治成效,是衡量河涌治理工作的根本标准。随着一条条“臭水沟”重回清澈,许多市民感叹,环境更美了、休闲去处更多了。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更反映了人们对河涌整治新成效的企盼。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广州仍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用“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扎实成效回应期待,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要。
(广州日报评论员毛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