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血友病儿童相伴 她用歌声去守候
周书林给血友病儿童合唱团上课。
30岁之后,周书林活得愈发澄澈,这与一群特殊孩子的闯入有关。
2014年,她创办了一支血友病儿童合唱团,实现了将个人专业与公益事业结合的愿望。此后五年,她几乎贡献出自己的每个周末来陪伴孩子,见从羞到勇敢表达的改变。
“我也变得更柔软了。”柔软,周书林这般形容现在的自己。她对这个词的解读是温柔、包容、坚韧而富于弹性。
3月7日,一场细雨浇灭了成都初春的温热。但在周书林打开家门那一刻,暖意融融。娇小身躯背后,是一间精致而浪漫的小屋。
没有人会不被这间屋子吸引。钢琴与吉他,代表了女主人川音教师的身份;从世界各地带回的小物件,则记录了她过去十年的足迹。从摩洛哥淘来的小杯子、从雅典带回的编织挂件、在瑞士买的万花筒、从巴厘岛扛回来的木雕摆件……二十多个国家的美散落在小小的客厅里,随意却不凌乱。
“我喜欢旅行,去看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更重要的是,旅行让我更接近自己。”一次次旅行后,周书林逐渐走出二十多年的混沌,开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
2014年,在维也纳进修的半年,给了她彻底沉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她看了很多书,听了许多讲座。渐渐地,想要做公益的萌芽被唤醒。
这一次,周书林不想简单的捐赠,而是希望结合自己的专业服务社会。
回国后,周书林很快得到践行想法的机会。从一个医药行业朋友那里,她接触到血友病儿童,了解到他们的心酸与不易。
血友病,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患者身上的微小创伤都会导致出血不止,重症患者身上没有明显伤口也会“自发性”出血。这群孩子在求学、就业中会遭遇种种阻碍。因此,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保护得严严实实,甚至隐藏起来,不愿他人知道孩子的病情。
“事实上他们看起来与健康的小孩没什么不同,他们需要与这个世界接触,感受爱、表达爱。”这也是周书林创办艾科天使宝贝合唱团的初衷。
纵使招募信息发遍血友病患者群,纵使是免费授课,第一次上课时也只来了4个孩子。即便是这4个孩子,也把周书林折腾得不行。
“唉,太调皮了!”不过她觉得,孩子们的这种“肆意妄为”源自于对课堂环境的信任,更因为她的无限包容,“孩子们在我这里得到了释放”。
“他们到现在唱得也不怎么样,音都是‘左’的。”评价孩子们的歌声,周书林还是一个“左”,但言语里没半点苛责,尽是宠溺。
回到五年前,这可怕的音准却是最折磨周书林的问题,“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想尽办法都教不好的时候就会特别心累。”
然而,孩子们第一次站上音乐会舞台上表演时,出乎意料地发挥得很好。虽然音还是很“左”,但孩子们纯净的声音,本就很动人,台下的观众也被感染。彼时,周书林才意识到,她最在意的音准,或许并不是孩子最大的收获,更不是观众看重的。
当这群孩子在舞台上认真表演时,他们参与了少有的集体活动;每次音乐会结束,孩子们都会冲下台拥抱周书林,他们已然懂得何为感恩……
合唱团创办五年,成员从最初的4人发展为8人。队伍不算壮大,但让周书林欣喜的是,初始团员中有3人坚持了下来。离开的那一个,还是因为家住江油不得不退团。
五年陪伴,让周书林有机会见证这群4到6岁孩童的成长与蜕变。“有个小女孩来的时候都6岁了,跟我说话都不敢看我的眼睛。”这个小姑娘母亲患有脑瘫,由外婆带大,特殊的家庭环境严重影响了她的性格。五年合唱团学习后,小女孩眼神变得自信了,也愿意与他人交流了,“她接纳了别人,更接纳了自己。”
从去年开始,周书林尝试让自己音乐学院的学生参与到合唱团的授课,孩子们也并不排斥,这让她很欣慰,“这说明他们能与不同的人交流,能够与社会接轨了”。
周书林明白,随着这群孩子年龄增长,学业压力增加,音乐或许不能陪伴他们一生。但在他们生命中最初的几年,能够接触音乐,爱上艺术,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生活态度产生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收获肯定是相互的,如果我一点收获都没有,肯定没办法坚持这么久。”对周书林来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变得更宽容了。比如,她能包容孩子们唱歌音“左”;又比如,她能扛住音乐会之前多到爆炸的工作。
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她带着一份牵挂,不断充实着自己。为了与孩子们更好的沟通,她特别学习了心理学;每次出去进修,她都想着要把新的东西带给这群孩子。在合唱团的这五年,她也得到了释放,比过去更接纳自己。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现在的自己,会是什么呢?”
“柔软。”周书林托着下巴思索良久,吐出这两个字,“我觉得做到柔软挺难的。”
她口中的柔软,并不是担不起事的脆弱,而是内心的柔软,对事与物更包容,行事富于弹性,又有难以摧毁的坚韧。
“实在扛不住的时候,我还是会哭,这是女人释放的方式。”除了流泪,她还保留着爱撒娇的少女特质,“我学生的妈妈都说,她儿子会撒娇都是跟我学的”。
在外人看来,周书林的作为是了不起的,但是,她从不以“女强人”自居,只想做一个柔软的女人。
二十多岁的时候,周书林的生活还是懵懵的,被安排的。直到读大学之后,她才开始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她三次进藏,花两天时间徒步完成47公里的转山;又三进青海,感受高原的辽阔;她跑遍世界二十多个国家,收获异域文化与个人的沉静……
问她对目前的生活还满意吗?她的回答却只是:“还挺好的。”
投身公益多年,周书林陷入略显机械的忙碌。每周学校有三天课,周末给血友病儿童合唱团上课,还有其他的合唱团的教学与演出,她的生活被排得满满的。
“五年了,我希望再沉下来一次,思考一下怎么把公益做得更深一点,更远一点。”未来的一段时间,周书林可能会抽离出来,让更多人参与到合唱团的教学,“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参与,那就是失败的。”
但是,她永远不会离开这个合唱团。川音声乐老师、成都艾科罕见病关爱中心副理事长、艾科天使宝贝合唱团团长这几个身份中,她显然更在意后者。
周书林曾在朋友圈中写下这样一段话:“第五年了,你们真的就这样长大了,我为你们骄傲孩子们。也许这一生结束时,会想对这个世界做过的事情,这一件应该记得最清晰。”
封面新闻记者曹菲
摄影吴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