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以贷还贷”生活乱了套
江苏的90后小伙小李,从国内一家知名借款平台的高利贷开始,一步步陷入多头借贷、以贷还贷的死胡同。现在,小李已经偿还了大部分借款,在一些平台上还有逾期未还,但他不打算还钱,并且还要向这些平台提起诉讼。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徐兢
案例回放 12个高利贷平台借款5万
1990年出生的小李,初中文化,在苏州一家模具厂做车间操作工。2018年,因前公司连续7个月没发工资,一直经济困难,小李在此期间还借出2.5万给朋友。2018年6月,他第一次在国内一家知名借款平台上借款5000元,两个礼拜利率竟达30%,然后就陷入借了还、还了借的循环,随后找各类网贷平台借钱。
小李在十二家平台上借款,所有平台加起来到手资金大概5万。这些平台借款很容易,只要提供身份证就可完成借款。某平台显示借款金额51648.92元,但小李表示“实际到手资金不到1.6万元”。
自从开始了多头借贷,小李的生活也陷入混乱。随着逾期到来,不停的电话、短信催收引起亲友们的猜疑,小李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当时催收人员打我通讯录的电话,里面有我好多亲戚,亲戚们天天有接到骚扰电话,纷纷质问我的父亲,父亲和我的误会也越来越深。”他说。
后来,在家人亲友的资助下,加之自己打零工挣钱,本金、利息该还的都还了。剩下的逾期未还,他称:因为高额逾期费、借款被骗、暴力催收等问题,不应该还。 最近,小李对这些平台提起诉讼。
苦恼的小李发现周围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其实不少,很多“老手”一边从各个平台借款,一边在维权群内抱团并大肆宣扬坚决不还钱。“各位亲,大家一起去投诉,搞垮某某平台,别说利息,连本金都不用还一毛钱。”“钱是不可能还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还钱。”维权群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振振有词。
专家说法:
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案例反映了P2P网贷借款端诸多问题。
首先,借款人应在贷款前仔细阅读费率、期限、还款约定、逾期催收等方面的规定。根据催收原因,分情况而定。一方面,若贷款机构在催收时涉及高利贷等非正常计息,或者催收手段恶劣,涉及身边亲友或已造成一定恶劣影响,应向当地公安举报,维护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如果是自身逾期导致的,贷款机构计息并无问题,应尽可能地与催收人员保持沟通,不要回避责任,主动协定后续还款事宜,避免伤害扩大。借款人需要注意保留借款过程中所有沟通交流的资料、资金往来记录等,在必要时可以作为举报、诉讼的证据。
目前网贷行业政策重心之一在于打击借款人逃废债行为:如互金整治办和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应对网贷风险“十项举措”之一就是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许多地方政府政策也在持续跟进。目前逃废债惩治力度已经加大,惩罚主要包括:将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对老赖行为形成制约,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将立案侦查,对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予以从重处罚。如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推进老赖信息共享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截至2019年2月19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共公布了419名逃废债借款人信息。这419名逃废债借款人中,68.50%的借款人已经失联,23.87%的借款人逾期发生在2018年6月至7月P2P网贷行业暴雷潮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