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此举净释放了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银行获增量资金 民企小微得支持
增量资金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显著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据测算,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增量资金约8000亿元。
“此次降准力度略超预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8000亿元增量资金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也显著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银行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这也是3日之内,央行第二次动用准备金工具。1月2日,央行决定,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扩大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
此次降准的部分资金还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
降准仍属定向调控 并非大水漫灌
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继续实施结构性去杠杆
“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央行有关负责人强调。
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降准政策将分两步实施,于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认为,分两步实施是为了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
“春节前现金需求大,叠加年初信贷投放较多,银行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降准释放资金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鄂永健表示,此外,今年地方债发行启动早,此次降准也是为避免地方债提前发行给银行造成流动性紧缺。
从外部来看,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在当前美股剧烈波动、全球市场情绪逆转的背景下,降准分两步落地有助于提前遏制流动性风险,避免其在高杠杆水平下向信用违约风险传导。
鄂永健表示,此次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促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未来,货币政策定向调控仍是主要特征,预计类似定向降准的操作还会继续实施。
董希淼认为,高杠杆是宏观经济和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继续实施结构性去杠杆。因此,货币政策应将继续保持稳健,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继续引导金融资源从低效领域退出。
货币政策操作将更加灵活
未来,在稳健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流动性管理将更精准,通过政策组合的方式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1月4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预计,“定向松动”应是2019年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操作方向,“定向降准+货币市场工具调整”将是基本工具组合。
未来,在稳健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流动性管理将更精准,通过政策组合的方式,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必要时,不仅可以通过降准置换MLF的方式来释放流动性,还可能通过放松相关监管指标来配合定向降准等政策的实施。
董希淼认为,2019年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将可能加大,市场流动性或将略偏宽松。鄂永健也认为,除非面临严重的负面冲击,否则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大可能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利率则有下调的可能。
董希淼认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在连续多次定向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之后,流动性已较为充裕,但小微和民营企业仍然感觉融资难融资贵。原因之一就是,“宽货币”并未走向“宽信用”。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使流动性能够更有效率地注入到实体企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