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首家下沉到社区卫生机构的专科联盟在汉成立
对社区医生进行专科培训居民家门口看病更便捷
长江日报讯(记者伍伟 通讯员李嫚 张玮)大医院一床难求,社区卫生机构门可罗雀,如何打破这一僵局?12月8日,中部地区首家下沉到社区卫生机构的专科联盟——中部神经系统疾病(卒中)医疗共享平台社区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以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为依托单位,联合武汉市多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组成,覆盖武汉200万市民。
“小病不出社区” 缓解大医院一床难求
据悉,协和医院领衔成立的中部神经系统疾病共享平台已经纳入武汉市外4省102家医院,每日都有患者上下对转,形成分级诊疗的良性循环。为了更好地为武汉市民服务,平台特成立武汉社区联盟,纳入武汉多家社区,覆盖200万人口,既缓解大医院门诊人满为患、过度医疗和越级就医的矛盾,又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培训和医疗技术支撑,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为何要成立这一联盟?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波教授说,当前,很多在社区医院就可以诊治的“小病”“慢性病”患者涌向大医院,致使大医院病床高度紧张,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疗资源又相对闲置。要改变这种现状需建立“以省级大医院为核心、市县级医院为骨干、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终端”的医疗服务体系,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早诊治,使更多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抢救。中部神经系统疾病医疗共享平台社区联盟的成立,就是一次有益探索。
培训社区医生 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胡波说,社区联盟成立后,将由协和医院的专家对联盟内的社区医生进行专科基础、临床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医生的专科水平,使其辖区内的“小病”“慢性病”患者,可以不出区域得到合理诊治。同时,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联盟内社区医院,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进“基层首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解读>>>
社区联盟三大利民职能
以社区联盟为载体,对联盟成员单位医生进行专科培训
以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为平台,对联盟成员单位的医生进行专科培训,采取会议、进修、一对一帮扶及远程指导等形式,使成员单位的医生熟练掌握神经内科基础疾病、慢性病的诊治,最终让其社区管辖内的患者实现小病、慢病社区首诊及随访管理。
实现信息共享,强化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联盟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疗机构间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在联盟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为合作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提供护理服务指导,提高医养结合护理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长江日报记者伍伟 通讯员李嫚 张玮)
社区联盟成员名单
洪山区地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洪山区关山街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洪山区关山街长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洪山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洪山区华中农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洪山区狮子山街湖北工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洪山区武汉理工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洪山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岸区后湖街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汉区常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汉区汉兴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汉区汉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汉区前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汉区万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汉区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硚口区宗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山区钢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武昌区中南路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医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