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的治本之策。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以更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六稳”工作件件重要,其中稳预期是重要落脚点,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是稳预期的基础,能帮助稳定和提振企业和百姓的信心;反过来,预期改善有利于投资、消费等保持活跃,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定发展信心,做好稳预期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新矛盾。
预期是指一种心理活动,是在对现实情况认知基础上形成的未来心理判断。在经济学中,预期是不同经济主体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并由此采取相应的行为。一般来说,在信息足够充分的情况下,经济主体能够更好地认识影响经济发展的长远因素,从而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理性行为,这是理性预期;但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经济主体可能只注重当下情形,受短期因素影响,从而形成对未来的非理性预期,做出错误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可以说,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市场预期走弱,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具备的长期基础和向好因素把握不准,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消费、创新等。所以,稳预期已经成为稳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稳预期,主要是引导市场主体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客观阶段,理性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理性预期,采取正确行动。
做好稳预期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排除短期因素和不良讯息的干扰,强调发展的长期信念,做好长期打算,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稳预期关注的不是某些经济指标的短期表现,更不能由此简单地根据某些指标涨跌而采取短期单一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着眼长远战略,对经济长期存在的问题提出清晰合理的解决方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市场主体对于经济现状与未来有着全面理性把握,从而坚定信念,激发经济活力。
做好稳预期工作,要保持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更好形成政策合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稳住当前、排除短期因素干扰,又要强调发展的信心支撑和行为的长远打算,储备好各种应对手段,使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之间平衡协调联动。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要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与稳预期工作协调配套,注重经济长远目标、重点任务、宏观政策、改革措施之间的平衡联动,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避免政策冲突和执行机构的重叠,强化协同效应,实施一揽子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以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做好稳预期工作,要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只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才能更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要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改革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从而更好回应社会关切、形成稳定预期。
做好稳预期工作,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实践证明,消除杂音噪声,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这是关系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随着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错误的言论出现,给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有效引导市场主体理性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增强他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性预期;同时还要及时回应一些负面舆论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关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心理预期的良性发展,消除可能带来市场误判的杂音噪声,从而实现良好预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文君、蓝庆新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