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林秀敏 李冬阳)2019年3月12日晚,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市长李刚,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谭书明教授,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鲁鹏,六盘水市盘州市盘关镇天富刺梨产业园区贾西天富刺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聂德友做客中国经济网在线访谈全国两会特别节目,围绕主题“六盘水生态驱动力 扶贫遍种刺梨花”进行交流。>>请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3月12日晚,中国经济网在线访谈全国两会特别节目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王泽彪/摄
春茶刺梨猕猴桃 凉都三宝助力六盘水脱贫攻坚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市长李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王泽彪/摄
六盘水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基地、能源基地,地底下蕴藏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六盘水的农业资源很差。李刚市长用四个字来描述六盘水的农业条件:高、少、碎、瘦。海拔高,耕地面积少,而且还又碎又瘦,发展农业十分困难。
在此条件下,怎样发展产业才能让农民持续增收呢?李刚说,在六盘水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主导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于不可为处有为,把荒山荒坡变为千顷良田。为了改善土壤种猕猴桃,他们割草在地面上覆盖一层,然后在草下施一层有机肥,保持住了水分,保持住了养料,最后成功地种植了猕猴桃。为了改变地表缺水的环境,在“十五”期间六盘水市投入5亿多修建水利设施,“十一五”期间投入10亿多,“十二五”加大投入,达到200多亿。“到了‘十三五’,2015年到2018年,三年时间我们也投入超过200亿,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发扬大禹治水的精神,于不可为处有为,把荒山荒坡变成了千顷良田。”李刚说。
在介绍六盘水发展农业的经验时,李刚市长还提到,“有舍才有得”,走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农业发展之路。他们舍弃了祖祖辈辈耕种的玉米和土豆,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发展经济效益良好的农产品,即凉都三宝,六盘水即凉都,春茶、刺梨和猕猴桃。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改造,六盘水的农业迎来了收获。在我国第一批农业农村部认定的20个现代农业园区中,六盘水的水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位列第五。说起凉都三宝,李刚市长更是如数家珍。
“春茶就是早春茶。六盘水的茶叶可以在春节以前就出第一拨茶。出茶的时间独步天下,很难找到比六盘水出茶能够更早的地方了。”李刚介绍说,今年春节以前六盘水产出早春茶120斤,量不大,但卖得好,4800块钱一斤!
六盘水是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野生猕猴桃有14种品种。六盘水的猕猴桃统一用一个品牌,叫迷你红心猕猴桃,如今远销海外。“去年我们卖到俄罗斯350吨,卖到台湾140吨,卖到加拿大50吨。”李刚自豪地说,现在六盘水的猕猴桃种植总面积是18.18万亩。通过种植猕猴桃,六盘水带动了13万农民增收,其中2.2万是贫困群众。
同时,六盘水也是中国野生刺梨之乡。如今六盘水是全世界种植刺梨面积最大的城市,有100万多亩,在政府的组织帮扶下,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这种“摸起来扎人,吃起来养人”的水果带动了50万农民的增收,其中超过10万是贫困户。
刺梨成六盘水脱贫攻坚法宝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谭书明教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王泽彪/摄
谭书明教授介绍说,目前全国种植刺梨的不止贵州省,有很多地方从贵州引种、栽培,但在贵州生长的刺梨果实营养成分是其他地方的两倍。这得益于贵州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在贵州喀斯特地貌环境下,土壤贫瘠,显弱碱性,这刚好最适合刺梨的生长。同时,贵州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恰好符合刺梨喜凉的特性。为此,贵州的刺梨长得好,再加上日照强度较强,生长时间长一些,果实积累的营养成分就多了一些。“六盘水的刺梨果从品质上说,比其他地方要优质一点,这是生态环境造就了它神奇的地方。”谭书明教授说。
更神奇的是刺梨的营养成分。谭书明教授说,刺梨的维生素C含量高,含有SOD,还有黄酮,此外,刺梨还富含7种必须氨基酸。
神奇的营养成分带来了神奇的功效。“解酒护肝这块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喝了我们刺梨原汁,你至少能多喝一两白酒!”谭书明教授信誓旦旦地说。
如今,六盘水的刺梨产业已经成为六盘水市脱贫攻坚的“法宝”。六盘市现在有54.14万亩的刺梨基地,为了解决好加工销售问题,投资建设了刺梨加工厂。目前20万吨规模的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下半年建成投用。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现在刺梨产品已经在贵州全省通过20多个电商平台和多家连锁超市上市销售。刺梨的市场反响良好,2018年仅刺梨销售额就达到2亿以上。
“未来我们将逐步把刺梨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推向全国市场以后,我们销售额要达到30个亿以上,实现我们小刺梨大产业的一个梦想。同时,也把我们历史见证的刺梨王产品和全国一起分享。”做客同一场中国经济网在线访谈全国两会特别节目的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鲁鹏说。
发展刺梨产业 帮助父老乡亲脱贫
六盘水市盘州市盘关镇天富刺梨产业园区贾西天富刺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聂德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王泽彪/摄
聂德友表示,自己曾经做煤炭产业,后来出国考察,发现刺梨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贾西村正好有野生刺梨。
聂德友当时有一个很好的在外地发展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去外地发展,选择了回到故乡创业,聂德友说:“如果为我个人谋福利,那么去开矿、做房地产等都可以,但是,我希望做一个产业,带着父老乡亲一起致富,给家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聂德友说:“我2012年开始考察,在贾西村有野生刺梨1840多株,都是我上山一株一株编号记录的。” 发展产业必须因地制宜,聂德友经过考察,认为六盘水的土壤条件适合刺梨生长。
聂德友召集故乡的父老乡亲,把自己想种植刺梨创业的想法告诉大家,希望大家支持他。
聂德友表示,想要发展这个产业必须要有组织,于是2013年5月8日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然后修路,投资80万元让贵州大学农学院培育刺梨树苗。后来,聂德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承包了土地。聂德友说:“刺梨产业实际是到2014年4月份开始实施的,一直干到现在,覆盖农户3948户,9440多人脱贫。”
扩大完善刺梨产业链 助力脱贫攻坚
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鲁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王泽彪/摄
鲁鹏介绍,“2016年年底的时候,盘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决战脱贫攻坚,就提出了一个“5+8”的模式,每一个企业牵头一到两个农业产业。当时宏财集团负责牵头发展刺梨产业,为了实现农户脱贫致富,宏财集团采取了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一亩刺梨投入的资金从种植到生产期大概是4500元每亩,宏财集团按这个标准分四年投入了16亿元,打造了35万亩的刺梨基地,助推盘州市的刺梨种植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刺梨种植基地。”
鲁鹏说:“为了解决好刺梨的加工销售的问题,我们又规划建设了50万吨的刺梨加工厂,打造科研、加工、销售一体化。加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20万吨的规模,已于2017年下半年建成投用,产品已经在贵州省全省和20多个电商平台和连锁超市销售,2018年单纯刺梨销售市值完成了两个亿以上。我们也建立了科研机构,研发出了40多种产品。在电商平台输入‘刺力王’就可以看到。”
鲁鹏表示,下一步刺梨产业的发展,在销售板块还有三个事情要做:第一,要做强科研。把刺梨有价值的成分提炼、发掘出来,研发多种产品。第二,要做深市场。做深做细市场,开发更多终端,计划2019年完成整个西南地区的终端市场开发。第三,做大产值。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