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 民营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8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中小企业具有“56789”特征,即: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由此可见,民营中小微企业对稳定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还存在诸如经营困难加剧、效益下降、运行艰难等问题。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建议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梁留科从七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是尽快出台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改革和创新政策,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私人财产;增强信心;有效加强预期管理,稳定市场情绪。
二是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推进实质性减税;同时制定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减轻社会保险缴费负担。扩展享受优惠政策范围,着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地成本和物流成本;鼓励引导企业内部挖潜,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三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实现企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加大融资担保力度;稳妥推进民营银行设立,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合理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完善金融监管和法律服务体系。
四是细化对创新型民营中小微企业扶持措施,促进政策落地;引入创新元素,优化商业模式,培育科技型、战略型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和转型升级人才;建立公正的法治环境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五是加强信用产品的采集和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缓解信用贷款额度小、抵押难、担保难的现实;培育和发展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完善司法监管,加大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力度,减轻企业法律维权负担。
六是切实将维护权益落在实处,组织帮扶力量,对于维权进行指导,司法上进行帮助。
七是合理分类处理中小微“僵尸企业”,对一些科技型、成长型、产品有发展前景确因资金链断裂而经营中断的中小微企业,应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在资金周转、信用贷款、股权融资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