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 刘潇潇)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变化、实体经济增速放缓、新兴业态出现等多种因素影响,产业园区发展普遍遇到瓶颈。大量“僵尸园区”、“鬼城园区”的出现,造成了土地、投资、人才等严重闲置和浪费,也影响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3月12日(星期二)18:00,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区工商联主席陈双,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泰达中塘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学斌,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恺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两会之夜访谈节目“园区经济打造增长新引擎”,与网友在线交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泽彪/摄
闲置的园区到底应该怎么办?该如何有效解决“僵尸园区”的问题?3月12日晚,多位政协委员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之夜”访谈节目,为产业园区的“尴尬”现状“对症开方”。
前些年,全国多地掀起了建设产业园区的热潮,在盲目和无序的生长中,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圈地"闲置与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泰达中塘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学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泽彪/摄
“在有些地方经常出现两个园区相距很近,为了地方利益都建起来了。两个园区的同质化特别强,又形成了企业和产业的竞争,这样很不利于未来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泰达中塘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学斌指出,还有部分“僵尸园区”仍有20-30%的面积在运转,在能耗和管理上的消耗巨大,但又体现不出集群效应,类似的情况为园区发展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泽彪/摄
在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恺看来,很多产业园区刚开始的时候,管理中存在不标准的现象,因此园区中的企业在产业链上连结不紧密,容易造成混乱和参差不齐。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泽彪/摄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阳也认为,产业链缺乏集群效应是造成“僵尸园区”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企业要做的好,需要上下游配合、共享资源。很多园区做不起来,因为规模不够大,企业各自独立发展,不能分担运营成本。”
那么,园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应从何处着手?管学斌认为,园区设计应以市场需求为根本。“现在很多地方开始研究整合,把不同或者同类的园区做相应的整合。整合完以后,可以把产业、企业,包括人才、技术进行归集,形成一种合力。”
郑春阳和李恺持有相同观点,认为产业链集群将有力促进对于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上游提供原材料,中游提供设备和生产,下游提供市场和销售。如果园区足够大,把同行业聚集起来,会产生聚集效应。”在郑春阳看来,上下游产业配套对于园区的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