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当前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只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妥当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等相关政策协调配合,就一定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通过良好的金融环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稳步前行。
3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等有关负责人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易刚表示,2019年我国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报道见A4版)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9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最直观的体现是货币。货币政策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对货币供应采取“松”“紧”或“松紧适度”等不同手段的政策趋向,其实质就是金融政策,对经济运行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易刚行长昨天的表态再次证明,今年不会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楼市、股市预计将保持基本稳定状态。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已从去杠杆进入稳杠杆阶段,随着金融监管加强,影子银行等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有较大改变,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虽然内部环境好转,但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全球经济还有一定下行压力,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挑战依然较多。当前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要体现在逆周期调节方面,经济运行中一旦出现稳中有变或变中有忧,就要求货币政策作出前瞻性、灵活性调整,采取逆周期调整熨平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平稳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进一步疏通传导机制。事实上,面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稳健货币政策去年就开始体现出相机而动的灵活性。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从实际效果看,整个社会融资环境确实得到了改善。但是,在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方面,相关定向调控的传导作用仍有待加强。金融机构要转变金融服务理念和服务机制,下沉金融重心,让稳健的货币政策真正落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引导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合理运用。要探索利用神经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解决风险识别不精准、融资成本高等痛点,疏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研发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监管平台和工具,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提高金融风险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加强金融科技水平,加速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现阶段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只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妥当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等相关政策协调配合,就一定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通过良好的金融环境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