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接受了《农村金融时报》专访。
谈及进出口银行如何支持脱贫攻坚的问题时,胡晓炼说:“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业务在外向型领域。扶贫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尽管不属于我们重点业务的范畴,但进出口银行还是结合自己的特色做好这项工作。”
她介绍,从1995年起,进出口银行就负责甘肃省岷县定点帮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2015年8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将重庆市云阳县定为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定点扶贫对象。
胡晓炼介绍,进出口银行向定点扶贫县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目前云阳县已经脱贫。“我们主要从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出发,支持定点扶贫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同时还支持一些农业企业的加工和种植。要实现长效脱贫,必须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不能只‘输血’。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胡晓炼说。
谈起进出口银行扶贫的特色,胡晓炼表示,进出口银行聚焦定点扶贫县的发展,并探索一些新的扶贫模式。
建立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
胡晓炼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进出口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初步形成了组织协调、项目生成、业务指导、经验交流和业务合作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与合作模式。
合作之初,进出口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成立了由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扶贫金融合作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及时解决双方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进出口银行各相关分行也积极加强与相关省扶贫办的联系,利用“扶贫贴息”和优惠利率贷款等政策措施,先后为80余家与贫困户联系密切、致富带动力强的中小型扶贫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成功开发了“天云峰彩虹瀑布”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扶贫项目,减轻扶贫企业1500万元的融资成本。
2011年开始,经进出口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协商,在原有国务院扶贫办单方面向进出口银行推荐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由进出口银行各分行帮助地方扶贫办收集项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后确定为推荐项目的新方式。两级筛选与双向推荐相结合的项目生成机制,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起来,进出口银行负责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对项目的扶贫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这一机制实现了政策项目信息与金融产品服务有效对接,是金融扶贫合作成功推进的重要基础。
创新合作模式
在开展金融扶贫合作中,进出口银行主动想办法、出思路,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扶贫模式。
胡晓炼为记者举例:“比如,我们将金融扶贫合作项目纳入进出口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成长计划’之中,推出了面向中小扶贫企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将支持小微企业的做法与金融扶贫的做法结合起来。”
同时,该行还尝试探索搭建各种平台、采取多种方式支持金融扶贫合作。例如,进出口银行利用自己投资的重庆进出口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并与地方政府加强联系,搭建支持平台,以解决担保难等问题。
进出口银行还不断加大对云南“老少边穷”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与沿边开发开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多项国家有关政策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如出口订单融资),依托“产业+农户”、“公司+农户”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了云南贫困地区咖啡产业、高原渔业、三七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开拓国际市场,带动近20万农民就业增收。
在农业大省黑龙江,进出口银行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方式,探索通过信贷“组合拳”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扶贫企业提供全流程金融支持。在原材料收购环节,该行以农业产业化贷款支持企业向农户支付货款,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在加工生产环节,以转型升级贷款支持企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生产能力和品牌价值的爆发式增长;在出口环节,以农产品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保理业务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
(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 孙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