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中国首页|Outlook邮箱|OfficePLUS微软官方模板
MSN中文网 > 首页 > 商讯 >正文
正文
分享至新浪微 转播到腾讯微博转播到腾讯微博

积极财政政策将针对创新加力增效

2019-09-18 19:31:13  责任编辑:  出处:

■本报记者 张一鸣

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表示,将坚持普惠性降费和结构性减税并举,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减税降费将持续实施,另一方面将加大财政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研究出台优惠便利措施,降低科技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督促地方政府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最大限度释放减税降费红利,激发创新活力。

邹加怡是在“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国际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上述观点是她从四个方面阐述建设“创新中国”中强调的第四点——坚持普惠性降费和结构性减税并举,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另外三点涉及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着力激发知识信息等新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力。

邹加怡表示,近年来财政部推出一批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譬如把增值税税率从16%降到13%,适当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等,同时在降低科创企业税费负担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取得良好成效。

对于继续坚持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她强调,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一条良好经验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而且国家政策具有连贯性强、持续性强、动员能力强、机构执行能力强的特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创新中国”首先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永无止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完善也永无止境。为了更好地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坚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各类要素资源的发展积极性,激发中国巨大市场的潜力和活力。

在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上,邹加怡说,近年来中国政府着力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减少政府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不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完善包容审慎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打造便利公正的市场环境,使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迸发。

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跃升到全球第46位,比上一年提升32位,在20国集团国家当中提升的位次最多。

在着力激发知识信息等新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力方面,邹加怡认为,新动能覆盖一二三产业,重点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为支撑,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新生产要素得到大规模运用,并产生极大的生产力乘数效应,为经济增添了新活力。为了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流动,要综合施策,激励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企业家精神,推动前沿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此外,还要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运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加知识信息等新要素内涵,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培育壮大新动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邹加怡指出,中国政府秉持新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制度驱动,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力。

她表示,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二,服务业已经占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左右,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年均增长10%以上。新动能正在撑起经济发展的新天地,对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同时许多传统产业也在升级提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 打开APP阅读全文
频道推荐
体育/教育
汽车视界 金融财经
数码酷玩
三星Neo QLED 8K电视,和这   在2021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三星在“First Look”…
三星电视:做时代的引领者   家电圈近期最值得期待的看点非三星电视莫属,除了一系列科技大片即视感的VLO…
影创科技集团董事长孙立荣 2019年度商界青年领军者获奖人——爱库存联合创始人冷静女士为孙立颁奖....…
共绘XR文旅蓝图,影创科技 此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意味着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影创科技与江西旅游…
南昌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熊冬 调研组一行在体验 5G+MR 全息智慧教室后对其丰富、直观、立体的教学形式表示赞许…
游戏世界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MSN中国(MSN.SH.CN)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