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观察
■夏金彪
我国将重拳整治医疗器械中的高值医用耗材,挤掉价格水分。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多措并举整治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
高值医用耗材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的医用耗材。近年来,我国高值医用耗材行业得到较快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技术明显进步,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
由于高值医用耗材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链条长,一些高值医用耗材经过层层环节,到患者手里价格通常翻几倍。据报道,一枚出厂价不到三千元的支架,到了患者手上就变成了一万块,有些进口的支架甚至可以卖到两万多元,这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方案》提出,要聚焦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重点问题,多措并举推进改革。
一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高值医用耗材虚高价格。《方案》要求,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建立价格监测和集中采购管理平台,做好与医保支付审核平台的互联互通;实行医保准入和目录动态调整,逐步实施医保准入价格谈判,建立产品企业报告制度;完善分类集中采购办法,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积极探索跨省联盟采购;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实施“零差率”销售;研究制定医保支付政策,科学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并进行动态调整。
二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控高值医用耗材不合理使用。《方案》指出,要严格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责任落实,加强相关手术管理,完善医疗机构自我管理,加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管理,将高值医用耗材使用情况纳入医保服务协议内容,完善智能审核,建立“黑名单”制度。
三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方案》提出,要完善质量管理,严格上市前注册审批,建立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和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终身负责制;强化流通管理,公立医疗机构要建立配送遴选机制,鼓励各地通过“两票制”等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强化部门联动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目前,国内高值医用耗材生产和经营企业总体上呈现“多、散、小”状态,全国医疗器械(含高值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约1.6万家,经营企业约41万家,企业准入门槛低,违规成本低。此外,在高值医用耗材的大多数领域,比如内窥镜、起搏器等仍然由进口产品占主导,高昂的价格也增加了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
此次《方案》采取政策组合拳,对高值医用耗材的生产、流通、使用等进行全流程监管。比如,鼓励医疗机构带量采购,实现量价挂钩,通过“团购”降低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加强高值医用耗材大数据分析,对高值医用耗材使用频次高和费用大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重点监控等多项举措,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防范带金销售和临床滥用。
可以预见,《方案》的落实将进一步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净化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环境和医疗服务执业环境,有利于质优价廉的国产高值医用耗材的临床使用,有助于我国高值医用耗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