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新生力量,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相关政策推出4年多,取得相当不错的进展。根据最近公开信息,有两大数据值得关注。
一是覆盖率高。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加入职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为2970万人,覆盖率达82%,缴费率达96.5%。
二是基金积累速度较快。至今年5月底,职业年金累计结余规模已达6100亿元,接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7100亿元的规模。预估未来每年带来1000亿元~1500亿元的固定缴费,5年内累计结余规模将超万亿元。
职业年金的职工覆盖率高、基金积累速度快,表明职业年金的推进情况基本达到设计预期,开局良好。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同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在发展15年后,覆盖人群仍然较少,陷入发展瓶颈。2018年5月1日起在三地试点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个税递延养老险亦“不温不火”。截至2018年底,税延养老保险累计实现保费仅7160万元,承保件数3.9万件。
职业年金的快速发展与强制性缴费的制度设计有重要关联,非强制性缴费的企业年金和个税递延养老险在这方面有天然硬伤。但面对老龄化加剧,基本养老保险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职业年金的顺利开局仍能为企业年金和养老第三支柱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一是如何提升相关参与方的积极性,包括参与人、经办机构的积极性。目前职业年金的推进情况显示,个人缴费非常积极,几乎全部实现了实缴,一些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亦有开展补充养老的呼声。这些信息显示,民众有筹划养老的现实需求,问题是如何引导做好补充养老安排。
从企业年金来看,经过多年发展,央企、大型国企等企业年金传统优势市场的容量已接近饱和,每年可发展的企业年金客户绝对量迅速减少,因此,如何通过政策推动更多企业增强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意愿是关键。从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来看,则需要关注个体参与积极性。税率是客户关注的重要因素,目前的个税递延险税率对于目标人群来说吸引力有限,不少人士呼吁进一步降低领取税率,让更多的普通人群参与进来。
二是操作层面的效率和便利性问题。目前,职业年金由人社部门负责管理和委托投资,大大提升了职业年金落地运作的效率。相较而言,第三支柱的税优运营效率有一定提升空间。例如,目前个税递延养老险抵税流程相对复杂,相关方对简化流程有一定诉求。根据目前规定,个人自行购买税延养老险方式下,购买税延养老险后,需登录中保信平台下载《税延养老扣除凭证》,并向企业雇主HR(人力资源)提供凭证。企业代扣除后,实现在个税前扣除,操作流程稍显复杂、耗时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HR部门的工作量。
当然,职业年金的发展过程也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职业年金供款结构中,单位缴费占比46%,比规定的低20个百分点,显示部分地区的单位缴费有一定的空账问题,未来这块缺口如何补足,需要详细考量。
总体而言,虽然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等三大支柱构成的养老保障体系,但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尚待进一步激发活力。
?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