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7月31日,美联储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25BP至2.0%-2.25%,为2008年以来的首次降息。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今年以来已经有十多个国家央行纷纷采取降息应对。专家预计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将随后跟进。自此,全球央行开启降息周期。
中国央行有何反应?
按兵不动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按兵不动,未开展逆回购操作,未跟随美联储降息。
未来货币政策取向如何?
坚持以我为主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首要应该为本国经济服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强调,中国央行应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结合中国经济运行、通胀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等综合考量货币政策方向。当前,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美联储降息,将增加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未来货币政策调控仍以结构性改革为主。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美联储降息给中国货币政策提供的空间是不是要用,要视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定。中国货币政策没有必要“亦步亦趋”,中国市场利率调整的关键是看国内需要。当前经济运行仍有下行压力,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偏宽松,目前调整所产生的效应还正在进一步的形成和落地过程中,存贷款利率水平也在波动中下行。
连平认为,下一步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健中性基调。在经济有下行压力的情况下,继续开展适时适度的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肯定不是朝收紧方向去操作,而是在必要时适度向偏松方向调整。这种调整重点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结构。也就是说,货币政策要更好地疏通其传导渠道,让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尽快、更有效地流到实体经济及一些短板领域,比如基建、中小微企业。”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回答中国是否会随着全球其他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时表示,观察中国的利率水平要看整体的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两者从去年开始一直在降低。下阶段,人民银行还将继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在统筹平衡好内外均衡的前提下,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根据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进行微调,综合利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合理稳定,同时推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传导,最终降低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后续会不会降息?
有可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未来也不排除适时降息的可能。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美联储降息推动新一轮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深化的背景下,下半年国内货币政策灵活调整(包括实施降息)的空间打开。近期制造业PM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预示下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考虑到当前消费增速偏低,猪肉以外的其他主要商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小,下半年CPI涨幅超过3.0%的可能性不大,后期通胀走势对货币政策不会产生明显掣肘。由此判断,下半年不排除适时降息的可能性。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从长期看这并不会是美联储唯一一次降息,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周期重启的背景下,若美联储继续降息脚步,中国央行需要再次考虑海外货币宽松的影响。若海外宽松与国内利率市场化机制理顺存在时间差,则仍然存在跟随降息的概率。
连平提示,如果货币政策实际操作进一步向宽松调整,有几个因素值得关注:一是去杠杆。中国的杠杆水平偏高是不争的事实。有关数据显示,杠杆率在2019年以来有所上升。二是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调利率水平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一些贬值压力,现在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三是物价,当前CPI短期在食品价格的推动下,呈现阶段性冲高状态,如果进一步降息,可能也会带来一些影响或压力。
也有专家认为,此次美联储降息后,央行或不会立即跟进。王青表示,主要考虑包括:二季度GDP增速虽降至6.2%,但仍处年初设定的目标区间中段;6月CPI同比涨幅2.7%,中国央行将关注未来猪肉价格上涨推升CPI的可能性。由此,央行或仍需进一步观察两大宏观经济指标在下半年的具体走势,以确定是否采取降息行动。
未来货币政策如何操作?
以利率并轨引导贷款利率下行
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明明认为,流动性投放仍然将以对冲到期和定向支持为主;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可能需要与利率市场化同步推出,因而在利率市场化机制还未理顺之前,降低政策利率仍然面临一定的博弈制约。政策利率暂时选择观望,后续要激活LPR并挂钩MLF等利率,实现利率并轨和引导实体经济实际利率的下行。
明明强调,在利率市场化和利率并轨作为年内货币政策工作重点的背景下,以利率并轨的方式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是可操作、最舒适的实质性降息方式。
连平预计,定向降准、TMLF、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调控政策将继续实施,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民营、小微等领域的资金支持。
?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