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林浩
近日,现代财险发布的一则拟变更股东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引发业内关注。
公告内容显示,现代财险拟增加注册资本,新增注册资本均由包括迪润(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润科技”)在内的4家新股东进行认购。这也意味着现代财险将由一家外资全资保险公司变为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但更令人感兴趣的是,站在新股东迪润科技背后的互联网出行巨头滴滴再次落子保险业。
滴滴早已布局保险
公开资料显示,迪润科技成立于2013年,注册地为天津市,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网络技术开发、计算机技术服务等。《金融时报》记者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迪润科技由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后者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孙公司,而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正是滴滴平台的运营主体。
根据现代财险此次披露的公告内容,增资完成后,迪润科技将持有现代财险32%的股份,与联想控股并列位居第二大股东。
事实上,这并非滴滴在保险领域的“处子秀”。在拓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保险一直是为滴滴所看重的重要板块。
早在2015年,滴滴就曾与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过一款“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该产品覆盖彼时滴滴平台上的全部出行产品,由滴滴统一投保,不需要司机和乘客额外支付任何费用。滴滴与中国平安这一保险巨头的缘分不只于此。在2015年滴滴与快的合并后进行的融资中,中国平安的身影就出现在投资方中。滴滴在谈及投资者名单时也表示,更多引入了具备中资背景的战略股东以及对未来业务拓展和布局有帮助的投资者。这也预示了滴滴未来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将会与保险行业产生联系。
2016年,滴滴出行又获得了来自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二者表示将在保险、综合金融服务、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业务模式创新探索。更为重要的是,同年,原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安风尚(北京)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后者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博通畅达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拿到保险中介牌照无疑为滴滴推进展开保险业务提供了更大空间。
产生“化反”并不容易
目前,用户可以在“滴滴出行”APP中找到“保险”板块,其中包括车险、重疾险、大病互助等各类产品,合作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保、中国平安、阳光保险、众安保险、安心保险、泰康在线、永安保险等。今年7月,滴滴金融宣布旗下“点滴医保”系列产品累计投保用户已超过180万。
近年来,一些寻求流量变现、拓展业务生态的互联网细分领域巨头纷纷吹响进军金融领域的号角,快速发展且与用户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保险业也因此颇受青睐。去年,美团点评就拿下一张保险中介牌照,“今日头条”APP中也增加了保险板块。
手中的巨大流量无疑是这些互联网巨头布局保险的最大资本。以滴滴为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滴滴注册用户超过了5.5亿,每年完成高达110亿次的运送。在如此高频次的交易场景里,互联网平台在营销渠道上拥有传统保险公司难以比肩的优势,保险也成为这些互联网平台将流量变现的选项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看,用户在使用这些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服务时,特别是在出行等领域,也确实存在着风险保障需求。通过分析利用海量的用户数据,这些互联网平台能够向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由此,在以较低成本拓展保险业务的过程中,也完善了平台的用户体验,这或许也是互联网平台青睐推出保险服务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相比于传统保险公司而言,互联网巨头不仅在接触用户、获取数据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其所拥有的科技实力也不容忽视,这对于改善保险业务中的传统痛点以及适应场景化、碎片化的风险保障需求均大有裨益。据滴滴金融服务负责人透露,目前滴滴金融服务就在与10余家保险公司合作,应用车联网数据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车险查勘和理赔效率。
但也必须看到,目前这些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出的保险产品,多以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等模式较为成熟但也相对简单的保险产品为主。保险是一种低频且需要极强信任的消费行为,如何激发消费者在互联网细分领域平台上的保险消费意愿面临着巨大考验。就大部分用户而言,使用此类平台往往具有明确的目的,要想将用户的目光吸引至一些与平台服务联系并不密切的保险产品难言轻松。而且,互联网巨头们还应注意到,保险业与互联网在经营模式、发展理念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何实现对接与整合也十分考验互联网巨头们的智慧。
更何况,互联网保险还将面临着更严格监管。监管部门人士此前谈到互联网保险监管时就表示,监管机构以规范发展为前提,虽然对于促进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持包容态度,但对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不合规行为也要严密监管。
?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