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商行在调研分析后发现:小微企业轻资产、资金需求“短频快”,贷款难和难贷款“两难”并存,企业和银行都需要实现商业可持续。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推动实现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敢贷”“能贷”“愿贷”。为此,重庆农商行持续健全“三项机制”,聚力强化小微金融服务的探索和实践。
本报见习记者 徐贝贝
“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农林牧渔等行业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占全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44%、28%、12%;户数总计占全行小微客户数的80%以上。” 这是重庆农商行通过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开展深入调研得出的结果。
通过调查,重庆农商行摸透了本行小微金融服务行业情况、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 ,发现上述三个行业均属于不良率较高的行业。同时,小微企业普遍面临成本费用上升、盈利能力下滑的现状:原材料及用工成本平均增幅达到17%,利润平均降幅超过18%。科技型、高新产业等小微企业营收平均增幅超过50%,而传统制造业营收增幅普遍在5%以下,行业分化加剧。
自我剖析才能找到问题所在。重庆农商行在调研分析后发现:小微企业轻资产、资金需求“短频快”,贷款难和难贷款“两难”并存,企业和银行都需要实现商业可持续。这三大问题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平衡发展与风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要做到这些,最根本的还是要推动实现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敢贷”“能贷”“愿贷”。为此,重庆农商行持续健全“三项机制”,聚力强化小微金融服务的探索和实践。
健全尽职免责机制
切实实现“敢贷”
从制度保障上“定心”。具体来看,重庆农商行制定《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明确授信各环节的尽职要求以及免于责任追究条件,同时细化了授信调查、审查审批、支用出账、贷后管理等各环节尽职免责要求。比如,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对创新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只要无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即可认定尽职免责。
从流程优化上“减负”。在尽职免责认定流程方面,重庆农商行简化认定环节,区分认定权限。50万元以下的由分支机构自行认定,50万元以上的报总行条线审批,提高了尽职免责制度的适用性和操作性。
从责任认定上“松绑”。该行合理设置不良容忍度,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提高至3.26%,并结合实际差异化制定分支机构容忍度。仅2018年,通过尽职免责认定,就对800余户小微贷款做出了免责认定。
健全专营服务机制
切实做到“能贷”
创新产品,让小微企业“容易贷”。重庆农商行创新推出税票、发票、订单等“弱担保”产品,积极推动票快贴、房快贷、税快贷等线上产品运用,充分满足小微企业各阶段的融资需求。比如,与重庆市科委推出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价值信用贷,发放额占全重庆的2/3以上。
精简流程,让小微企业“快捷贷”。重庆农商行在工业园区、专业市场、核心商圈等小微客户集中区域设立了14家小微企业专营支行,设立专属办贷机构900余个、配置小微客户经理2200余人,实现全覆盖。该行开发的自动续贷、自助支用、自助续贷系列手机“一键操作”功能,惠及7万余户小微企业客户。
降低成本,让小微企业“轻松贷”。该行依据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贷款担保方式等进行合理定价,整体下调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对科创企业、绿色信贷、乡村振兴等行业利率浮动幅度再下调5至10个百分点。另外,还免收小微企业服务费用等,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切实做到“愿贷”
压实管理责任。重庆农商行将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指标纳入分支机构负责人3年任期考核,既管“帽子”又管“票子”。对当年未完成“两增两控”考核任务的分支行领导调减5%的绩效,对连续3年未完成的直接“摘帽”。
调动一线激情。将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的20%调增分支机构经济利润,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小微业务客户经理奖励系数高于其他业务条线,每年拿出专项奖励调动一线营销人员积极性。比如,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亿元获得的经济利润可达398万元,比其他公司贷款高出56%。
强化担当尽责。重庆农商行始终坚持“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银行负责”的原则,出台了续贷、展期、借新还旧等扶持政策,并加入了重庆市应急转贷机制,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绝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与小微企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截至目前,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56.6亿元,通过政府转贷应急平台办理转贷27亿元、占全市的40%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和余额分别占全市的1/3和1/4,基本实现了对小微企业的“敢贷”“能贷”“愿贷”。
?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