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萍
6月下旬的一天,内蒙古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举行一场电子保函使用实践的交流会……“通过办理电子保函,在‘投标保证金’这一项仅交了8000元,如果不用电子保函,就要交80万元保证金。”包头市市政公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潘林说。
80万元到8000元,对于同样一笔业务,保证金的大幅降低给潘林所在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据介绍,电子保函是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而生的一种担保凭证,主要用于工程保证和涉及政府采购的投标保证、履约保证等领域,属于非融资担保范畴。
在融资担保领域,越来越多的担保机构开始创新业务理念,比如开创“供应链金融+担保”的模式,服务更多“链”上中小微企业。
近年来,担保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的作用一直被监管层所强调。2017年,《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2018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成立,这些都是促进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大事件。在政策合力的推动下,融资担保行业也在提升社会信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策利好
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从历史层面来看,融资担保行业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过机构数量过多、违规经营等问题。2009年,国务院成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该行业正式纳入监管体系。随着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陆续出台,以及规范整顿、风险排查等监管工作的有序推进,行业开始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新路。
在中盈盛达融资担保公司董事长吴列进看来,担保行业的出现是现代多层次金融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多元化、专业化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改善金融市场生态、完善金融市场结构。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融资担保业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形成“1+4”监管框架——《条例》+银保监会出台的四项配套制度。《条例》是行业规范发展的根本大法,配套细则从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经营许可、担保责任余额计量、公司资产比例管理和银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