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南京 记者王俊仙)讯,7月11日晚间,幸福蓝海(300528.SZ)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上半年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盈利0万元-1000万元,同比下降88.42%-100%。
而幸福蓝海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既包括自营影院票房下滑的影响,也包括其要“退货”的重庆笛女阿瑞斯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下称“笛女传媒”)的影响。
7月12日,幸福蓝海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告中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的笛女亏损等多个因素,我们都会努力去解决。”
事实上,幸福蓝海业绩下滑,不仅折射出整个影视股半年报业绩将承压,还能看到A股并购潮的“后遗症”。
国内电影票房遇天花板
上述幸福蓝海工作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上半年,公司的院线增长在前十大院线里是比较高的,院线的发展始终还是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势头,院线包括自营影城和加盟影城,自营影城主要还是受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在选址策略等方面我们比较科学慎重,并不是盲目的铺开摊子。”
根据公告,幸福蓝海上半年业绩下滑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其中两块为:受全国电影票房下滑影响,公司自营影院票房收入有所下降,加上公司新建影院数量同比增加导致成本费用增加;公司部分影视剧项目尚处于制作、发行期,暂未产生相应收益。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国内电影票房表现略显冷清。
市场研究机构艺恩数据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电影市场景气洞察》报告显示,我国内地2019年上半年电影总票房为311.7亿元,同比下滑2.7%;观影人次8.08亿,同比下降10.3%。据了解,这也是自2011年以来我国内地票房与观影人次的首次双下降。
此外上述报告称,我国内地2019上半年的电影平均上座率、单日单座票房、单日单厅票房等运营指标普遍下滑,仅平均票价上涨3元。
而今年暑期档,《少年的你》、《八佰》、《伟大的愿望》(改名《小小的愿望》)等影片相继撤档,还有多部影片改档。
7月12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内地票房下滑主要是因为瓶颈期和调整期是一并来临,“票房增长到一定阶段会遇到天花板,内地电影增长空间还有,但内地电影类型单一导致主流受众人群较窄;另外今年国内电影处于重要的调整期,由于政策、资金撤出、档期不定等因素影响,包括电影公司选材、资金导向等各方面都在调整,这个时期大家可能都有点迷茫。总体上不太可能有很大的增长,除非去拓展‘通吃型’电影题材。”
陈少峰认为,在调整期,影视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肯定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此时电影公司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并购整合,二是加强在互联网上的运作。最终电影公司要发展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集团,而不是光电影业务。
要求“退货”笛女传媒
除了电影板块,幸福蓝海在电视剧板块也持续发力,但其在2017年收购的以“正剧见长”的笛女传媒却不断拖累公司业绩。
根据公告,除了上述票房和影视剧制作因素外,幸福蓝海上半年业绩下滑还受笛女传媒亏损的影响。
说到笛女传媒,这是一桩从“相好”到“退货”的故事,其间还夹杂财务造假。
2017年11月20日,幸福蓝海董事会审议通过以现金7.2亿元收购笛女传媒80%股份,另外20%股权由笛女传媒管理层股东直接或间接持有。2017年12月,笛女传媒完成股权变更,幸福蓝海也向交易对方支付首期3.6亿元交易款。
然而一年后,幸福蓝海在督促笛女传媒清理追讨应收账款时,发现笛女传媒应收账款有不实现象,笛女传媒原实控人在股权转让前及后续经营过程中,存在提供虚假材料、投资业务与账面记载严重不实情形。
为此,幸福蓝海在2018年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3.9亿元,对收购笛女传媒产生的4.8亿元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因此,幸福蓝海自2016年上市后的第三年出现全年亏损,2018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3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72.78%。
幸福蓝海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笛女传媒目前账面已资不抵债,公司运营资金短缺,正常经营收到较大影响,若妥善处理或后续不能将其剥离出上市公司,将会继续拖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并产生其他连锁反应。
幸福蓝海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退货”,目前双方已经“对簿公堂”。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法院已经受理该案,如果有新进展会及时发公告。公司是坚定不移地重视电视剧板块发展的,电视剧板块发展能力也并不会因为笛女传媒的事情而受到削弱,以后一定也是电视剧和电影两个板块同时发展。”
年内已现4起“退货”
并购标的出问题“反噬”上市公司的情况,近年来并不鲜见,有的上市公司因此暴露出内控等方面的问题,有的上市公司业绩遭“连累”、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一些上市公司会靠业绩补偿来尽量减少损失。
但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幸福蓝海在内,已经4家上市公司直接提出“退货”的要求来彻底解决问题。
全信股份(300447.SZ)在2017年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方式合计花费7.26亿元收购常康环保100%股权,但2018年常康环保只完成业绩承诺的一半,全信股份去年首亏2.53亿元,其中对常康环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08亿元;今年1月,全信股份签署意向协议,将常康环保100%股权回售给原股东,并在6月以1元回购注销了发行给常康环保原股东的绝大部分股份。
2017年10月,美都能源(600175.SH)准备收购瑞福锂业98.51%的股权,2018年3月确定收购价格为29.06亿元,但今年3月美都能源与对手方达成“退货”协议:标的公司原管理团队回购瑞福锂业56.18%的股权,同时待公司与标的其他原股东达成协议后,将完全退出瑞福锂业股权。
麦趣尔(002719.SZ)在2017年宣布收购青岛丹香51%股权,并于2018年4月完成了付款和工商手续变更,但一年后(2019年4月),麦趣尔终止对青岛丹香的收购并双方协定股权“恢复原状”,麦趣尔表示其收购后不能控制青岛丹香日常经营。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财务与金融学教授宋文阁博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一些上市公司过去的并购重组行为缺少必要的论证、尽职调查也不充分、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盲目性,经过几年的管控协同,在企业战略、集团管控、企业文化、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被并购的公司达不到并购预期与协同目标,还对上市公司造成商誉减值威胁,甚至已经导致了上市公司整体亏损,因此这些上市公司会采用‘瘦身健体’战略。”
宋文阁分析认为,当时并购的时候,是有契约条件的,有的可以“退货退婚”,能原价退给原股东当然很好,如果按照市场价格卖掉,肯定要确认投资损失的。而有些上市公司与被并购企业根本无法完全切割开,当时的契约履行完毕,已经形成事实婚姻,“浑然一体”了。上市公司应当加强管控,切实做好产业链协同、财务管控协同、企业文化协同等,把并购的企业经营好、管理好,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