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17173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年1月30日,《中国式家长》女儿版上线的第二天,制作人杨葛一郎在知乎“如何评价游戏《中国式家长》?“的问题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我是杨葛一郎,《中国式家长》主创之一。游戏现在女儿内容也更新了,我来发表一点自己的感想吧。
虽然游戏已经上线几个月,更新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但还是有很多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因为当时人力物力有限,最初的时候只有我和桢浩两个人,所以想把游戏做得简单一些。
我们自知游戏体量和基础还有很多不足,这次女儿内容虽然更新了,也还有很多想加入的系统没来得及实现,比较遗憾,我们也会持续更新,在未来为游戏带来更多的内容,给大家更好的体验。“(对原答有所删减)
杨葛一郎在话题下的回答(点击查看大图)
自《中国式家长》上线以来,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的时间,这个游戏最开始是由两个人做的。
杨葛一郎跟搭档刘祯浩从17年11月份开始了这款游戏的研发,他们从立项到游戏上线一共花了11个月的时间。
刘祯浩是策划出身,并且“非常神仙”地自学了程序。
一郎说他们一开始只是两个人的小团队,“最大的困难是工作量。“
“因为人手不足,导致我们想实现一个东西,要先考虑时间成本,有很多我们想做的都没来得及做,比如我们想做运动会,想做相亲更好的表现,想做寒假暑假。”
杨葛一郎和刘桢浩平时都是模拟经营游戏的爱好者,在立项的时候就想着做一款模拟经营类的游戏。
一郎平时玩游戏,如果是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他会玩《炉石传说》、吃鸡、LOL这类游戏。
但为了工作,他会有意地去玩一些养成类的游戏,像《恋与制作人》、《青蛙旅行》。
在《中国式家长》里,也有类似“恋爱”的一个社交系统,即和身边的同学培养亲密度,亲密度越高,在毕业后的相亲会上越有可能成功。
一郎说他去玩《恋与》,是想知道现在80、90甚至00后,他们更喜欢一种什么样的文案和美术。而《中国式家长里》核心的恋爱剧情他还是从自身的成长,从朋友以及网上看到的故事来取材。
《中国式家长》在steam上免费更新了女儿版
关于题材,他们几乎也是一瞬间的灵光一闪。
刘祯浩说他以前看到豆瓣上有个小组叫“父母皆祸害“。可能这也是一个契机。但更多的原因是,“我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妈妈对我学习比较严格,我爸爸对我生活比较照顾。但是只要一考上大学,基本上就什么都不管了。”
所以在游戏里,也把高考作为了最后一个关卡。
很多玩过游戏的人或许都会有一个困惑,为什么游戏到高考就结束了?大学之后的人生呢?
他们当时在讨论的时候,也曾想过真的做成像《模拟人生》那样的游戏,上完大学找工作。
“上大学之前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上大学之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太广了。而且跟父母的关系也变少了,所以我们就把游戏的进程做到了以高考为结束。”
一郎玩这个游戏的目标,做自己喜欢的,或者是没成为的那个人。
假如他不知道这个游戏结局,他其实是想走一个体育向或者是学霸向。
在游戏发布后,晒娃的”高考成绩单“也成为了在社交网站上刷屏的一件事,尤其以各大名校清华北大为佳。
而制作人设计结局的初衷,真的是为了“拼校“吗?
“最开始我们想做的,就是玩家在这三个小时里,能看点笑话,有会心一笑的感觉。看到一些故事,有共鸣感,就像看了一个小品,看了一场电影。可能在结局的时候有一些鸡汤,让大家有所感悟。“
让制作人没想到的是,玩家把游戏玩成了一代一代地追求清华北大,这也许并不是他的本意。
显然一郎也意识到了目前玩家在游戏里追求的目标比较单一(好看的分数),他认为这也是游戏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郎现在想把体育向和艺术向真的做成体育生和艺术生的感觉,在游戏里体育生不会因为分数低的而遭到家长的diss,甚至在体育这块会触发更多的剧情,让玩家在体育方向也有成就感。
一郎开始做独立游戏前,曾经在完美世界负责做动画游戏的场景。
?他以前做的都是欧美魔幻,仙侠武侠,还有少量的科幻,二次元,女性向这些。
?在他看来,这些好像”都那么回事“。
“虽然在大厂大家也是从头到尾地去参与一个项目,但更多地是追求把这个项目做成功,做不好也不会特别难过。
但是在做独立游戏以后,真的感觉如果做不好的话会特别丢人。“
一郎说他以前可能都没有那种情怀,但做着做着就做出情怀来了,有种不计成本地想去做好的想法。
“因为都是第一线地去面对玩家,玩家可能三点钟给你发来一个很长的千字留言。“
也有玩家热心于纠正大学录取分数线,有重庆理工大学的学生跑来跟一郎说,“我们那儿的分数线不是这样的。“
“在所有的玩家反馈里,bug是最急的,比较严重的小问题我们都会马上去改。其他的问题我们会列在Teambition(一个团队协作app)的列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