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间经济到午休经济,从多元维度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可能,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与框架,正是创新所能带来的巨大赋能。
对上班族们来说,“中午吃什么”被许多人认为是每天三问(还有早上和晚上吃什么)之一。而与此对应的,是食堂、商场、便利店等门口排队的人流,是每天CBD楼宇间密集穿梭的外卖小哥……人们逐渐发觉,“午休经济”在朝九晚五的繁忙工作中撕开了一条缝,正释放出新的消费潜能。
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许多上班族表示午休时间不只是吃饭睡觉,还有其他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消费方式和渠道,例如午间健身、午间美容、午间购物、午间电影场等,涉及餐饮、休闲、文化等多个行业。许多商家也专门针对午休时间,推出促销、优惠举措,并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与国外上班族中午用三明治草草解决便迅速返工不同,一直以来的中式生活方式传承中,午休是重要一项。午休时间,吃顿好的,休息一下,几乎已经成为一项约定俗成的中国白领职场习惯,所以此前某企业出现开除午休员工的新闻时,才会引发巨大的声场反对。
尽管在《劳动法》中并未规定午休时间,但在实际中,这被认为是判断一个公司是否人性化的基础表征,也是国内大多数公司的正常选择。
为许多人所喜爱的《深夜食堂》是日本职场文化的温情剪影,同样随着午休而衍生的消费新业态,或许也将成为中国职场文化的独有特色,也是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探索的新需求方向。
其实早在此前的共享经济热潮时,就有创业者开发了午休睡眠舱试图抢占这一蓝海市场。如今,随着这一新消费需求日益显现,更多的商机也在浮现,除了线下的活动场域,甚至包括日常使用的午睡枕、午睡垫等等,都成为可以发掘的新供给。
从饮食到休闲,每个人的偏好都不尽相同,这也意味着每个人的午休消费选择也会有差异。这其中的差异,恰恰是午休经济的蛋糕所在,其中不仅仅涉及餐饮休闲,更包括文化、健身甚至是制造业等各个产业。而目前被开发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从技术到模式的创新可能性有待挖掘。
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工作时间打盹儿在一些国家已发展成价值不菲的产业。麦肯锡此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睡眠行业2017年估值为300亿至400亿美元,并且持续增长,几乎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即使我们把这一数值切割至午休的短短一两个小时,那也同样是一个估值百亿的市场空间。
当经济进入转型区间,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多元化,这催生了一系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也创造着多元个性的消费需求。正如马云此前给阿里定下的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样,阿里的成功正是因为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交易限制。
而我们从近期火热的夜间经济到待发掘的午休经济来看,从多元维度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可能,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与框架,正是创新所能够带来的巨大赋能。
沸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