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作为一届奥运会最具亮点的工作之一,吉祥物的发布备受世人瞩目。北京冬奥组委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吉祥物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布,相信一睹北京冬奥萌娃已为时不远了。
首个奥运吉祥物已年过半百
通常我们说的奥运会吉祥物也称为奥运吉祥物或奥运萌物。吉祥物(Mascot)一词,源于法国普罗旺斯语Mascotto,直到19世纪末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收入法文词典,英文Mascot由此衍变而来,意为能带来吉祥、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但无论奥运吉祥物的外貌如何,他们都是以奥运会作为主题来显示主办城市的独特地理特征、历史和文化。奥运吉祥物能够实现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奥运会概念以及为主办城市宣传她的历史和文化,也能为奥运会营造喜庆气氛。
在奥运史上,相比吉祥物瓦尔迪(Waldi)第一次出现在1972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冬奥会吉祥物要早几年。1968年格勒诺布尔第十届冬季奥运会,一个被称为雪士(Schuss)的半人半物的卡通型滑雪小人儿形象被推出,它夸张的硕大脑袋和细巧而坚硬的身体, 象征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小精灵。Schuss的原意是“高速滑雪”,它面世后,迅速受到热捧。此后吉祥物就成为构成—届奥运会形象特征的重要成份。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为人们所喜爱的独特形象,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当届奥运会的举办理念,宣传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营造奥运会的节日氛围,是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所有奥运会标识中其他形象无法比拟的。
1988年,泰迪熊 (Gomdoori)首次出现在首尔夏季残奥会上。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季残奥会成为历史上第一届与冬奥会同一年举办的冬季残奥会,吉祥物阿尔皮(Alpy)首次在冬残奥会上应运而生。
国际奥委会和历届奥运会组委会对吉祥物的设计要求都很高,每一届奥运会吉祥物的揭晓都吸引了世界的关注,成为当届奥运会的亮点。在奥运会吉祥物的发展上,每一届奥运会的吉祥物设计都强调了创新和个性,重视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广泛参与,吉祥物的设计和产生的过程已经成为宣传奥运会的过程。
奥运吉祥物多以动物为原型
吉祥物是奥运会视觉形象系统与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它用一种可以触及的方式来展现主办国历史、文化与自然元素,是最受公众欢迎、最具纪念价值的奥运品牌形象,也是最受社会关注、最易于青少年参与的奥运文化活动。
奥运会吉祥物大多以举办国有特色的动物形象为创作原型。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是海狸形象,称为亚米克(Amik);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是熊的形象,称为米莎(Micha);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鹰的形象,称为山姆(Sam);1988年首尔奥运会是虎的形象,称为虎多里(Hodori)。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第一次使用抽象的卡通造型,是比利牛斯山的牧羊狗形象,称为科比(Cobi)。它从一个方向看好像在微笑,换一个角度看又似乎在用鼻子嗅着什么,那小巧可爱的嘴和鼻,那斜视的眼睛,透着一股顽皮相,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传统的绘画和手工设计终于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吉祥物设计中被电脑科技所替代,那个由美国克劳弗通讯公司亚特兰大子公司设计的“怪物”,最初的名字叫“它是什么”(What is it?),后来,组委会接到世界各地数千名儿童给它起的名字,最后采用了亚特兰大32位儿童的建议,定名为“伊兹”(Izzy)。2000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澳大利亚的3种动物造型:鸭嘴兽、针鼹猬和笑翠鸟,分别取名为“悉德”(Syd)、“米莉”(Millie)和“澳利”(Oily)。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值得期待
吉祥物是最显著、最受关注的奥运形象标识。迄今为止,冬奥会吉祥物已经有13个,冬残奥会吉祥物已经有8个。
北京冬奥组委在2018年8月8日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十周年纪念日活动上,正式面向全球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方案。截至2018年10月31日,吉祥物征集活动共收到设计方案5816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均有征集作品提交。境外作品来自五大洲35个国家,其中,既有来自传统冰雪运动强国的作品,也有“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的“我心中的冬奥吉祥物”主题教育活动,吸引了1515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全国各地收到30余万件吉祥物设计作品。通过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筛选,最终有3000余幅中小学生设计作品同专业设计作品一起,交由专家评委会进行评选。出乎意料的是,在最终入围全国吉祥物征集前10名的作品中,也有中、小学生设计的作品。目前,北京冬奥组委正在组织对吉祥物入围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细化,希望在最终发布的吉祥物当中还能看到中小学生设计的元素。预计吉祥物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发布,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