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实践:感知社会 体验成长
“既然来了,就要到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
藏在山坳里的小镇是一片世外桃源,被云雾水汽笼罩在群山中。风光无限之下,10个低收入村、1092户低收入农户……这就是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中部的琉璃庙镇,地处华北平原和燕山山脉过渡地带、燕山脚下的深山区。
鲜有人问津的琉璃庙镇,在今年夏天迎来了一批青年大学生。他们不安于悠闲的假期,也不贪恋空调的清凉,怀揣着酷夏般火热的心,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投身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他们就是中国农业大学红色“1+1”实践队的14名队员。“既然来了,就要到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他们来到琉璃庙镇开展实践的初衷。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产业带动,发展要靠政府的补贴,居民生活质量堪忧……这就是琉璃庙镇的现状。为了帮助琉璃庙镇发展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这支实践队于2018年5月正式成立,实践队员10余次到琉璃庙镇进行调研走访和技术推广,力求为振兴大美琉璃贡献一份专业且持续的“农大青年力量”。
在琉璃庙镇最贫困的梁根村,实践队曾多次调研走访,他们凭借自身掌握的高接换优食用核桃树技术,解决了当地三代人希望将野生核桃变废为宝的夙愿。不但如此,实践队还在回校后联络多方支持,帮助实现核桃高接换优嫁接技术落地,使得梁根村与黎城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共同努力争取到35万元项目资金。同时,为了解决当地原生态黑木耳滞销问题,实践队员们也纷纷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质检报告、产品包装设计、制作宣传片及对接校友销售平台等措施积极促销。
今年暑期,红色“1+1”实践队14名队员利用假期时间又启程了。这次,他们结合镇域东部自然景区展开旅游文化资源调研,对镇域西部特色村落也同步进行了农艺文化资源调研,将东西部旅游资源和农艺文化结合起来,打破长期以来的镇域发展不平衡,推动旅游、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助力打造精品旅游示范区。
“我们已经把调研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交给学校,并会把收集到的旅游文化资源相关信息更新到网络上,让更多人了解琉璃庙镇。”队长郑豫说。
从扶贫产业到旅游资源,从教育帮扶到深度调研,队员们每天6点多起床,白天蹲在田间、坐在路边、倚着墙根儿,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问卷调研,晚上还在撰写各类教案和文字材料……
怀山柔水,大美琉璃,记录着一行人在这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书写着他们的青春使命与责任担当。
中国农业大学 杨勇琴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