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已经公布。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
据统计,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完成全年目标的123.7%;2018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4.8%-5.1%之间,实现了低于5.5%的预期目标。
在由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上,与会多位专家表示,2018年的稳定充分就业,为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以及民众生活持续改善注入了“底气”。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论坛上表示,2018年就业形势可以用一个“稳”字概括,这与中国官方推出的稳就业政策密切相关。
但就业平稳并不代表没有变化。储朝晖表示,总体看来2018年中国就业市场有两个变化:一是民众就业期望值在变化,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期望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二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接下来学历较低、年龄较大的劳动者以及农民工的就业压力相对高校毕业生压力更大,这需要官方格外注意。
就业被看作经济的“晴雨表”,有了较为稳定充分的就业,就能带来不断增加的收入和持续改善的环境,从而托住经济运行“下限”。
“就业处于经济中的枢纽位置,一旦枢纽受阻整个经济运行就会出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内需拉动,稳住就业有助于稳定市场、消费、投资等多个方面,对促进内需十分重要。
中国官方最新出台的政策也反映出决策层重视就业的信号。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官方发布,两次提及“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并强调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近期,中国官方多次强调的“六稳”工作中,“稳就业”亦居首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721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8%。但储朝晖表示,2019年,中国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官方应该重视对学历要求较低的就业岗位面临的压力。
当前中国就业市场仍呈整体向好、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李希如透露,第三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2012-2017年,中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已从36.1%提高到44.9%。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网络平台型就业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吸纳了大批就业人员,“劳动力市场岗位供大于求”。(王庆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