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推动教育公平,少儿编程让更多孩子与先进信息技术接轨
去年年末,一则《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新闻刷屏,贫困县的农村学生,通过网络直播课,接受到顶级中学的优质教育,最终成功考入名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网络技术改变农村命运的美好场景。
但是在这样的“乌托邦”之外,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依然存在,当城市儿童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编程时,互联网对留守儿童而言可能只是一台可以打游戏的手机,他们需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
一线城市抢跑编程启蒙教育,二三线城市学员占比逐步升高
自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鼓励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后。编程教育在一线城市受到家长空前重视,学习少儿编程课程的小极客呈指数级增长。
以北京为例,曾以初高中生参加为主的信息学奥赛,今年小学生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其中,参赛的北京小学生超过90%接受过系统的编程教育。可以说,对教育动向更为敏锐的一线城市家长,对编程重要性认知明显提升,已然抢跑小学阶段的编程教育。
尽管都市精英的孩子这一次抢先起跑,但更多二三线城市孩子或农民工子弟也依然有机会和领先者站在同一条赛道。比如,北京市北六环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新龙学校近200名适龄儿童,也从2018年11月开始100%接受编程教育。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新龙学校的编程课程已经进行到L1的第4课。这些课程带孩子们从图形化编程入门,现在他们已经能够理解“顺序执行”和“循环执行”两种运行方式,掌握了If Else逻辑语句,并能熟练运用坐标系知识控制角色移动,开始学着用代码理解整个计算机世界。
新龙学校少儿编程课程安排表
从宏观的数据来看,某少儿编程机构发布的《2018少儿编程用户数据报告》,在2018年有数十万同学在完成了1070675份编程作品。他们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全球30多个不同国家,来自中国的同学也遍布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国内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的用户占比也在逐步升高。
由此可见,科技发展推动教育更公平,优质资源下沉,少儿编程教育已不再局限于精英教育和地理位置,随着进一步推广深化,也将变得更加平民化、普及化。在未来的面前,这一次地方和一线终于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改变命运的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芬兰教育部长曾指出,“在未来,如果你的孩子懂编程,他就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如果他不懂,他只是使用者”。而从建构主义理论,我们也可以看到少儿编程的价值所在: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让孩子在活动和交互中不断创建和调整心智模式。
可以说,少儿编程作为连接未来的教育,并非深度教授如何写代码、编制应用程序,而是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报告也指出,46%的家长希望通过学习编程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27%希望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关于学习编程后的变化,报告也指出,37%的孩子学习编程后逻辑思维能力变强,29%自主能力提高,24%变得更加自信。正如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的,少儿编程教育很大程度上带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思维方式的改变。
“我们在教育领域的最大发展机遇之一就是教更多的孩子学会编程。” 2016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曾发帖呼吁在中小学推行编程教育,让更多孩子成为创造者、编程者和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