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天下徽商》海报 资料图片
徽杭古道上,春雨缠绵,芳草连天,一个脚着草鞋肩背褡裢的少年撑着雨伞独自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路的一头连着家乡,另一头伸向陌生的杭州……
孩童稚嫩的诵读声里,少年瘦削的身形愈显单薄。几十年后,这个叫胡光墉的少年成了名满天下的胡雪岩。
6月初,继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放后,五集电视纪录片《天下徽商》开始登陆安徽卫视。《天下徽商》第一次采用4K技术摄制,聚焦徽商兴衰历程,在全球大背景下再现徽商背后的历史风云。
厘清沿革:让历史告诉未来
在《天下徽商》总导演叶海鹰看来,“徽商”时间跨度大、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众多,正史和野史交杂、真伪难辨,如何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修行’。”为此, 剧组前期花了大量精力恶补徽商知识,“我自己家里因此多出了一个书柜,里面装满了和徽商、徽州有关的书籍。”剧组前往徽州实地调研,向国内徽学专家求教,之后才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拍摄脚本。
提及徽商,最难梳理明白的就是这个曾经的“天下第一商帮”兴衰的历史。史家的说法是,徽商因盐业兴,因盐业衰。但盐业政策先后就有明代导致徽商勃兴的“开中法”,之后的“开中折色法”、“纲盐法”和清代压垮徽商最后一根稻草的“票盐制”。如何用电视语言和画面把这段沿革说清楚,又不拘泥于“学术气”?
于是,就有了《扬州明月》这诗意盎然的一集。
两淮的盐,称为淮盐。明代淮盐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销售利润更是达到全国的一半以上,两淮盐业的管理机构——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门就设在扬州。而当年在客居扬州的各大商帮中,徽州盐商独占鳌头,其资本之巨无人能出其右。《扬州明月》这一集用著名徽州商人江春在扬州的经历,巧妙介绍了明代盐业政策的变化。如果盐业的兴起让徽商在扬州这座城市上演了“一出好戏”,那么,盐业政策的风向才是主导徽州商人命运浮沉的“大手”。
“到了明代中叶,徽州人借大航海时代的出现、国内商业经济发展的机遇,大举向商业进军,取得了经济上的突破。”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叶显恩认为,徽商精神对当下商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徽商在全国的重要地方,特别是江南地区织成严密、庞大的网络。网络密集的地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长三角今天的引人瞩目,和徽商当年的经营恐怕有关系。”
“我们一直想象数百年前的徽州到底是什么模样,并试着用影像去复原或拼贴出这一历史。”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禹成明多年来一直坚守纪录片阵地。“为什么在徽州这样的偏远山区会出现这么一群人,背井离乡却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并对中国明清两代政治、经济、文化作出贡献?我们是带着这个疑问去拍摄这部作品的,也希望观众在看完作品后能得到答案。”
讲好故事:文化是最好的脚本
“公元1878年春季里的一天,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打破了大井巷往日的宁静,巷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人头攒动。胡雪岩的胡庆余堂正式落成,对外营业了。早在多年前,胡雪岩就着手筹建胡庆余堂,彼时的他已年过半百,事业正值如日中天之时,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还要创办这样一家药店呢?”
随着《天下徽商》的讲述,观众被带入那一段尘封的“故事”中,触摸到徽州商人“金字招牌”背后的荣光和辛酸。
“纪录片创作不同于写学术文章,如何讲故事、讲好故事才是片子成功的关键。”叶海鹰说,在《天下徽商》中,观众会看到很多生动有趣、感人至深的徽商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讲述这些徽商故事,给观众呈现有血有肉的立体的徽商形象。”
徽商首先是商人,他们讲诚信,重契约,勇于拼搏,商海弄潮,不少人都是小本起家、勤俭致富,在经营活动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徽商“贾而好儒”的商道继承了中华民族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为了讲好这些故事,三年来,剧组先后奔赴国内20个省区市以及日本、英国、美国、瑞典、马来西亚5个国家实地采访拍摄,访问中外著名专家、学者20余位,其中,仅文稿创作就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其间数十次改易重写。
创作者的用心赢得了好评如潮的口碑。“《天下徽商》是我到目前为止所看到的一部最详细、最精彩、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徽商的一部纪录片。它对弘扬徽商精神、传播徽州文化、加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王世华对纪录片赞不绝口。
锐意创新:再现视觉盛宴
“徽州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让我印象颇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约瑟夫·莫克德默特痴迷于徽州的美景和人文,在他看来,在徽州,时光似乎是停滞的,“这里有小亭子,夏天人们都可以坐在里面乘凉,一边享受荷塘美景,一边品茶;这里还有平整的街道,它比中国许多城市的道路都要好。在中国很多地方的乡村,人们一般不能享受到和城市里一样的便捷设施,但在徽州却应有尽有。”
如何通过《天下徽商》这部纪录片,把历史的辉煌和今日的静谧结合起来还原出来,是摆在剧组面前最大的考验。禹成明很清楚,当下的电视理念在革新,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方式发生了变化,观众对纪录片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高清4K技术、无人机航拍等成为现实,让创作者有机会以更广阔视野还原徽州,让整体的制作更加精良。”
《天下徽商》总摄影贾利玮介绍,《天下徽商》的影像呈现是丰富多彩的——有剧组实地拍摄的遗迹、遗存和专家访谈;有在横店和徽州进行的两次200多场大规模的情景再现、1000多人次的专业和业余演员先后参与;有动画复原,比如像明清时期的汉口、广州十三行等等都是靠三维动画呈现出来的;还有历史资料如徽州文书、晚清真实影像的运用。
“徽州保存了14、15世纪的建筑和生活方式。直到现在,不管是徽州的建筑布局、还是装饰,传递的都是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和信息。此外,徽州文化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质是相吻合的,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沉淀。”在禹成明看来,这些都让徽州散发出迷人的气息,“徽州热”持续至今也与此密不可分,《天下徽商》之所以追求故事的客观精彩、画面的多样精良,原因就在于此。(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