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4月20日晚,“虹桥机场玻璃被粉丝挤碎了”的话题迅速窜上微博热搜。据悉,当天共有10多个明星出入虹桥机场,整个航站楼里都是明星粉丝,通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自动步道的玻璃碎了一地。
“粉丝”追星,本无可厚非。从上世纪70年代抱着收音机偷听邓丽君,到80年代被费翔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再到90年代唱响街头巷尾的小虎队、新世纪以来的……一波又一波明星,丰富了一代代年轻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了连接同时代人集体记忆的纽带。
从攒磁带、挂海报,到在社交网络上为明星发帖、点赞,再到在城市公交车上贴满明星海报为其庆生,多年来追星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其中一些尚在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范畴内,而另一些“为你痴,为你狂,为你哐哐撞大墙”的非理性追星则被诟病多时。
近年来,明星粉丝呈现出较强的集体性。除共同爱好外,背后是否存在有组织、有报酬的“粉丝”领袖呢?进而言之,粉丝们是如何精准知晓明星行程的?若是航空公司倒卖个人信息,这种违法行为必须严惩;若是明星经纪公司故意对外泄露,挑动“粉丝”聚集,如此虚伪做法必须予以曝光。
粉丝有规模、有组织聚集,明星个人欲拒还迎,多半是为“出新闻”罢了。过去,明星出新闻得有作品,可作品往往需时间的打磨,而在时下的造星流水线上,时间对明星来说往往不代表沉淀、质量,而很可能意味着遗忘。为了不被遗忘,明星们只能通过制造各种冲突和事件来蹭流量、保持热度,而在人流量大的机场被包围,不失为一个极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好办法”。
对非理性追星说“不”,规范粉丝行为只是一方面,还需堵上个人信息泄露漏洞,治理经纪公司违规操作等。《2018-2019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纪律准则》中,曾规定主场球队的球迷一旦出现辱骂裁判或队员以及扰乱赛场的行为,该球队就要受惩罚,这样的惩罚思路是否也可拿来为明星及其粉丝所用呢?只有尽可能为追星行为设置必要的规矩和红线,热情的粉丝们才有望不再成为公共安全的定时炸弹。(张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