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剧场开幕,由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话剧《特赦》作为开幕大戏上演。从全国范围遴选出的23部优秀原创话剧作品参加此次展演,将在3个半月时间内,陆续在北京国话剧场、国话小剧场、国话先锋剧场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集中上演102场,丰富首都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共同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话剧《特赦》取材民国公案,再现了奇女子施剑翘佛堂刺杀孙传芳,誓报父仇,磊落自首后被特赦的传奇。该剧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情节一波三折,台词论辩激越,聚焦了情与法、公平与正义的两难社会命题,堪称一台精彩的民国法庭大戏。
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创办于2015年,是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举办的全国性戏剧演出活动,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今年已是第五年举办。本届邀请展共征集到73部原创作品,经过专家严格评审,最终遴选出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湖北、陕西、辽宁、江苏、内蒙古8个省(市、自治区)的12部大剧场剧目和11部小剧场剧目。
参演的大剧场剧目多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怀,记叙和回顾新中国70年巨变;从领袖人物、先进事迹、文化名流、百姓生活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情讴歌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三湾,那一夜》艺术化表现了“三湾改编”这一建党建军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生动展现了毛泽东同志风云激荡中熔铸人民军队之魂的政治远见和艰难历程。《干字碑》根据“三严三实”的典范毛丰美的先进事迹创作,塑造了一个可信可敬可爱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柳青》被列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以点带面展示了作家柳青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的高尚情操。《沧浪之水》《大国工匠》展示了当代知识分子和军工人才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风貌。话剧《繁花》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通过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空交替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在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中窥见时代的大悲喜。新创剧目《连环计》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当代人的情感“错位”。《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小镇琴声》则着眼于中国农民,表现了改革开放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参演的小剧场剧目把普通人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观照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心声,音乐剧《他不见了》、话剧《周六下午两点半的咖啡馆》《爱情失格》《天堂里的二人转》聚焦情感、事业、生死等社会热点问题;《豆汁儿》唤起了老北京人的京味儿记忆;《家长会》重点关注新一代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母亲颂》则通过配乐诗文朗诵的形式表达儿女对母亲和母爱的感恩之情。
本届邀请展的一些剧目还从传统文化、历史故事和经典名著中吸取营养,着力挖掘中国故事、提炼中国精神、表达中国思想,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用丰富的舞台形式折射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深远主题。根据老舍先生早期长篇扛鼎之作《二马》改编的同名话剧,在嬉笑怒骂间,照见两个古老帝国民族的德行,一曲穿越百年,透视人性的引力波。改编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之王六郎》的小剧场话剧《水生》,以及黄盈工作室推出的第二部新国剧《西游记》文本均出自古典小说。话剧《五脊六兽》源自中华文化典故,以荒诞戏谑的方式展现生与死的大问题。《天命》通过曲艺人的人生境况带出时代生活的跌宕,展现民间艺术的历史演进脉络。《博什瓦黑》的故事则源于彝族的古老传说,以形体和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综合展示出彝族十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介绍,本次邀请展呈现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参演作品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聚焦现实题材创作,让主旋律、正能量在舞台上大放光彩。现实题材占参演作品数量八成,这些优秀作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深化创作主题,坚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展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二是参演作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突出原创特色,强调精品意识,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其中有16部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创的作品,占参演剧目的近七成,展示了新时代话剧创作的新成果和新态势。三是坚持文艺惠民,继续开展戏剧进社区、戏剧进校园等公益演出和低票价惠民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
本次展演继续坚持公益性、低票价原则,100元以下的低价票占总票数50%以上,最高票价不超过380元,充分发挥优秀艺术作品的社会效益。还将继续开展戏剧进社区、戏剧进校园等公益演出和惠民活动,将组织在西城区部分学校演出《大国工匠》《天命》《博什瓦黑》《母亲颂》等作品。展演还将为西城区辖区干部职工、中小学校师生、务工人员和社区群众定向免费赠送一定比例的演出票,并举办多场话剧艺术讲座、评论研讨和演后谈等活动。(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