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造币母范模样
出土的新莽时期币样
南阳府衙汉代造币厂发掘现场
史料记载,公元7年到公元14年,王莽新政实施期间共进行了四五次大规模币制改革,所发行的货币因虚值而缺乏信用度,背离了经济和货币发展规律,给后世以警示,在中国货币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虽然这一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但其铸币铸造工整、形制独特、融入的书法艺术隽美,对中国古代货币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的考古专家、学者聚集河南省南阳市,观摩南阳府衙汉代造币厂遗址出土钱范等文物,就这座王莽时期造币遗址进一步发掘、保护与利用、铸币工艺流程及宛城遗址考古等进行了研讨。
2017年10月,因暴雨连绵,南阳市南阳府衙东区发生地面塌陷,危及古建安全,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此处深藏一处汉代造币厂遗址。当年11月1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了对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了“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陶母范数百块、坩埚(残)、铜炼渣、铁工具等遗物,并发现烘范窖等遗址,部分母范中带有“始建国元年三月”“后钟官”等铭文。专家认为,“后钟官”是王莽时期主管铸钱的官府机构,西汉时期仅见钟官之称,将钟官分为前、后钟官,始于王莽时期。
专家认为,南阳府衙新莽时期造币厂是钱币考古的重大发现,对秦汉钱币铸造业、铸币工艺技术、社会经济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同时反映了汉代宛城工商业的繁荣景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展示利用价值。
南阳市文物局局长郝玉建介绍,王莽币制改革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南阳府衙如此规模的汉代造币厂遗址的发现,具有重要历史和科学价值,对进一步与历史文献印证、探讨新莽时期汉宛城的货币金融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南阳府衙汉代造币遗址是国内首次进行科学发掘的新莽时期造币遗址,把南阳府衙的历史从明代提前到了新莽时期。
这样大规模的造钱厂放在宛城,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专家认为,王莽曾被分封在南阳新野一带,政治上失意时在南阳居住了3年。据了解,当时南阳的冶铸手工业技术具有良好基础,常年制造铁器、兵器等运往全国各地乃至西北边疆地区。南阳宛城是工商业大市,南阳郡人口众多,从战国时期到西汉,南阳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王莽定南阳宛城为南市,造币厂设置在宛城符合南阳的经济地位。
作为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如何充分保护利用好南阳府衙这座新莽时期造币厂受到专家学者关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刘海旺说,南阳府衙汉代造币厂遗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较小的发掘范围内出土了大量文物,且有明确纪年,在全国范围内也很少见。“此次发掘面积很小,但意义重大,丰富的出土物具有很大研究价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他说。
“目前的发掘进度只是挖到遗址的一角,它有可能是遗址的边缘地带,接下来的发掘工作很重要,包括发掘方向的选择,应往北、往东扩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云翔说,“由于造币厂是手工业作坊遗址,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布局、结构、不同区域的功能划分来发掘,不仅要关注工艺技术,还要关注管理者、工匠生活等。”
中国钱币学会秘书处处长、研究员杨君认为,本次发现解决了很多钱币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员赖俊哲表示,钱币在考古研究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从经济、军事、政治、工艺等各方面展开考古研究工作,对研究古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认为,本次考古发掘或揭开王莽新政的“一角”,也解决了钱币考古史上的诸多悬疑。接下来,可在扩大发掘基础上建设一座遗址馆,全面推进汉代宛城城市的考古、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全盘考虑做好原生态展示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推进文化、旅游和文创产品的融合,真正做到文物“活”起来,让遗址展示成为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亮点。郝玉建表示,发掘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科学展示保护,将在不破坏遗址及出土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吸引公众体验和参与考古。(陈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