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记者 李济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养老事业日益成为民生版图的一块“高地厚土”。国家对养老服务业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加速发展步伐;与此相适应,全国各地积极培植养老服务业态,打造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养老服务措施,使其逐步根深蒂固,品质升级。近期,各地养老服务新政策、新举措纷纷出台,呈现出良好局面与显著效果。
杭州:创建“最具养老幸福感城市”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杭州市今年将着力打造“最具养老幸福感城市”,探索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护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改善升级杭州老人晚年生活,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增添新的注脚。
按照规划,在老人居住方面,杭州将加快推进宜居社区建设,对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使卧室、厨房、卫生间等设施成为更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模式,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
在老人餐饮方面,杭州将进一步完善助餐服务长效机制,扩面提质助餐服务。推广实施“互联网+助餐”服务,扩大送餐上门服务面,使行动不便的老人及时方便地满足餐饮需求。同时对助餐网点进行营养配餐指导,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老人实施特殊膳食服务。
在老人日常生活方面,杭州将实施居家养老“一卡通”服务,联合阿里巴巴、杭州市民卡等信息化资源服务商,彻底打通居家养老基本服务清单、市民卡商户准入办法、养老服务补贴结算规则等政策堵点,通过整合智慧养老信息系统,在部分区、县(市)试点设立市民卡养老专户,实行统一结算支付,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展开来。
随着养老机构标准化服务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微型养老院”正在杭州逐步兴起。依照规划,杭州市今年将以市政府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加快建设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公建民营模式,集中改造一批敬老院,通过品牌化战略、标准化建设、连锁化经营,打造优质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强化养老机构护理功能,设立失智老人专区,大力发展“嵌入式”微机构养老服务。此外,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杭州市今年还将实施新一轮养老服务资金补助政策。除资金项目外,还将增加养老服务人才评价及培养体系,持续完善护理员激励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合理流动和力量短缺等问题。
北京:“喘息服务”成亮点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截至去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达353余万人,占户籍总人口25.72%。至202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预测将超过380万,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为应对日益汹涌的“银发浪潮”,北京市于近期推出了以“喘息服务”为代表的一系列养老措施,旨在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
北京丰台区85岁的王秀珍老人因患脑梗塞后遗症卧床不起,自2012年起,女儿女婿便开始照顾老人,6年多时间从未休息过一天。日前,北京市丰台区温馨精康园养老机构负责人邢尹立来到王秀珍老人家,对其进行了“喘息服务”评估并与老人女儿、女婿签约,由温馨精康园工作人员在约定时间内接替他们照顾老人。从签约之日起半年时间里,他们将享受由丰台区政府“买单”的合计24天假期。目前,丰台区民政局已计划为1500名长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员每月提供4天假期,首批享受“喘息服务”的老人将达到400人。
西宁:打造“四位一体”新模式
青海省西宁市自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积极补短板、攻难点,着力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社会“四位一体”养老服务新模式,收效显著。
据统计,西宁市现有60岁以上人口38.9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50%。一年来,西宁市努力打造并完善“1+7+N”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即1个以“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市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个县级养老示范服务中心,多个日间照料中心及农村老年之家,使西宁市养老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截至目前,西宁市新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3个,主城区覆盖率达到90%;新建农村老年之家100个,通过建立食堂及用餐室等基础设施,组织低龄老人或留守妇女为老年之家提供膳食供应及日间照料等服务,形成了具有西宁特色的“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站的“双证双营”服务模式是西宁市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截至目前,西宁市已有16个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实现了“双证双营”,为1.2万余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养照护一体的康护服务。5个养老机构还设置了分诊点,为周边地区老年人开展医疗、护理、养生、康复及临终关怀等服务。此外,西宁市政府还为28个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29个农村老年之家购置了康复理疗设备,惠及老年人8万余名。
常州:启动养老服务国际性认证
日前,江苏省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的天宁区成功签署国际康复养老(区域联合体)质量认证备忘录。此举标志着国内首家经过国际康复养老质量认证的养老项目正式启动,也是全球首个以大型项目为主体、政府主导实施的健康养老认证项目。
国际康复机构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是国际性养老、康复、行为健康等服务体系质量标准的制定者,其认证遍及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5家综合性医院通过CARF认证,11家医院正在寻求认证或开展认证前期准备。天宁区卫计局副局长张伟介绍说,以区域联合体寻求CARF认证,首先需要在该区域内至少有两家医疗机构通过CARF认证,同时还要在区域内设置以政府为主体的组织架构,以推动、引导入驻机构采用CARF的康复质量控制体系。此次国际康复养老(区域联合体)质量认证备忘录的签署,将为常州乃至全国健康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奠定一个专业化、标准化基础。
重庆:老人与子女仅隔“一碗汤的距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推窗便见熟悉的街道,出门便能交友聊天,随时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与子女仅隔“一碗汤的距离”……在重庆渝中区,这样的养老方式已经成为现实。
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作为重庆市首批建成的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中心为老人们提供食、住、娱、医、养、护一站式服务,使老人们在离家最近的地方开启新的晚年生活,获得宁静幸福的感受。
在上清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大厅、多功能游艺室、书法阅览室、康复理疗室、餐厅、日间照料室等一应俱全。悬挂半空的“移动天轨”使半失能老人得以行走健身,康复室内准备了各种手工活计,供老人们进行康复训练。在失能区,每张床位上都铺着“智慧床垫”,老人的心率、呼吸、在床和离床等情况都将显示在平台信息里。一旦发生异常,警报就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护工佩戴的手环上,提醒护工即刻处置。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重庆市民政局了解到,至2020年,重庆市计划新建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重点打造100个市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今年,重庆市将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200个,建设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以完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将重庆市养老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