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记者 李济慈) 江西遂川,著名革命老区,素有“红色政权之根、双仙福地之境、江西名泉之誉、世界名茶之珍”的美誉。多年来,由于自然环境及资源等多方面原因,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截至目前,遂川全县53万多农业人口中,有贫困村9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8个,贫困人口有85818人,脱贫任务依旧艰巨、严峻。
穷则思变,困则思改。在遂川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助力与支持下,一切因素都聚合为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化为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2018年,全县共有11955人实现脱贫,15个村退出贫困村行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95%,贫困面貌得到改观,村民生活也由此发生了变化,使人们真切感到了希望与温暖。
胡海明曾是遂川县堆子前镇久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久渡村四面环山,层峦叠嶂。村里生活着3335名村民,生活贫困。前年,江西省慈善总会第一个“栽富树”项目光伏电站在久渡村落地,由此改变了村上的面貌。光伏电站成为第一个使村民受益分红的项目,也是第一个运行一年实现二次分红的项目。光伏电站日发电量稳定在800度左右,每日可为村里产生800元左右收入,成为村民们的“聚宝盆”“摇钱树”。相比之前的耕耘耪种,面土背天,光伏电站的效益来得更加快捷,更加持久。按照理想状况,光伏电站的寿命可长达25年,即久渡村的整整一代甚至更多人都能得到它的福祉,享受它的惠泽。
年近50的胡海明2014年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加上右眼患有眼疾,几近丧失劳动能力。家里3个孩子的抚养、读书,胡海明每年治病的花费让一家人长年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全家唯一的支撑就是在外打工的妻子的收入。没有脱贫之前,胡海明一家一直住在祖上留下的土坯房里,过着家徒四壁的生活。
自从有了光伏电站,胡海明一家被纳入“栽富树”光伏发电合作社,他可以参与分红并就近就业。两年来,胡海明一家的生活有了大改观。他说:“第一年我分了1500元,去年又分了1500元,孩子的学费没有问题了。”妻子也回到了遂川,与胡海明平日在县城务工并照看在那里读书的孩子,既保证了孩子能够安心读书,又保证了家庭收入。节假日他们也会回家忙些农活,打打零工,各方面收入都有了提高。“栽富树”项目给了胡海明一家新的希望,难抵风雨的土坯房也在政府的补助下变成了现在的砖瓦房,他说等腾出手来,就置办些家具,把房子装修一下。
说到家里的变化,胡海明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敢看病,敢吃肉了”。他说:“除了生活上的改善,思想上勤劳致富的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胡海明夫妇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三个孩子培养成有文化、有本领的人,再不受他们这样的苦,经历他们这样的难。在他们心里,学文化是彻底刨掉穷根的唯一办法。
同胡海明一样,久渡村村民张海平之前一直和母亲住在大山里面,两人相依为命,过着衣食不济的生活。平时张海平以打零工维持生计,由于家境贫穷,年近半百的他至今没有娶上老婆。能看到唯一的儿子娶妻生子是80高龄的老母亲最大的心愿。去年,镇里村上按政策将张海平家列入移民搬迁计划,在政府的帮助下从山里搬到山外,从山上搬到山下,有了属于自己的新住宅与新生活。他用分红的钱装修了房子,置办了家具,现在,母子两人住得安全舒服。与外界的交流多了,挣钱的机会多了,有把子力气的张海平也有了施展之地。张海平对记者说:“今后我一定铆足力气,努力挣钱,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遂川人家正在发生变化,整个遂川正在发生变化。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被脱贫致富,奔赴美好生活的热情所感染。组合式的脱贫措施——低保政策、光伏扶贫、旅游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雨露计划、技能培训、残疾补助、公益性岗位等——与人心向上、人心思变的群众基础结合,正在一天天改变着遂川,改变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