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苏艺
要让群众跟你干,干成事,就得把心和乡亲们贴在一起
春节回山东老家,走访了几个村。不少村子大有变化——街道整洁,秩序井然,乡里乡亲乐融融的;有的村却还是老样子。
村子相距并不远,为何差距这么大?
大年初五,我见到了张涛。他是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派驻东田广村第一书记、石子口村“党建特派员”。在这名高瘦大汉的带领下,东田广村半年内实现村集体增收20万元,成为全街道贫困户人均分红最多的村集体;石子口村,从一个九沟十岭的穷山村,变成引来外媒采访的旅游村……
“能让大伙跟着你干,有啥‘独家秘笈’?”他想了一会儿,说:“用心动情去干,群众就会‘买账’。”
翻阅张涛的驻村日记,有一段内容吸引了我。“2018年4月15日,担任东田广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天。村集体经济基础差、党员凝聚力不强、群众怨言多……”他告诉我,那一天,很多村民冲他嚷嚷,“别光说好听的,有本事先把山路修了!”说干就干,村民大会上,月工资4000多元的张涛,当场就捐了5000元。半个月后,30多年的陡峭山路变成了水泥路。
“看见你在真心干、真情做,大伙儿慢慢变得好说话了。”张涛说,从那以后,村里拆违等难啃的骨头,乡亲们配合了,民风也跟着好了起来。他盘活村里的闲置资源,引进投资,发展集体经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越来越多。
东田广村的春节,也是很热闹。后山的村民打着锣鼓在“扮玩”。红红的春联、飘扬的国旗、蓝色的村务公开栏,还有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酒红色路灯,让冬日的小村充满了生机。
这让我想起村里老乡说起的“嘴炮书记”。当年,这位书记场面话说得头头是道,每次开会,胸脯拍得三响,可无论是水利失修,还是经济作物滞销,没有丁点儿改观。后来,无论他再想干什么都干不成了,大家要么疑、要么怨,全村一盘散沙。
“这变化才刚刚开始,我还要把爱心园建起来,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张涛想做的,还有很多。像张涛这样的扶贫干部,“撇家舍业、没黑没白”是他们在基层的工作常态。他们知道,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背后是群众眼巴巴地期盼,可要让群众跟你干,干成事,就得把心和乡亲们贴在一起。
(作者为本报记者)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人民日报》( 2019年02月14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