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在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尼日尔城市规划和住房部长卡里姆先生与我进行了短暂交流。当得知我们就是10多年前参加援建津德尔供水工程建设的中国企业时,他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我就喝过那座水塔里流出来的水,甘甜可口,美味极了!”这座总投资不足1000万美元的供水工程,已是改善当地生活、传播中尼友谊、树立国家形象的“大工程”,不仅改变了当地缺水的条件,而且让不少当地人收获一技之长。
实践表明,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而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走出去”必须有长远规划,只有真正惠及当地,企业才能获得支持,实现长远发展。截至目前,中铁二十局在亚、非、拉美7个国家拥有在建项目39个,海外合同总额超40亿美元。我们始终坚持让当地民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安哥拉,我们专门建立了铁路技术学校,每年免费培养500名专业技工。其间,共有10余万当地民众直接参与到铁路建设中来,其中更有超过2万人由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工人。
授人以渔,是企业赢得尊重的必然选择。莫桑比克耕地资源丰富,同时拥有“海南的气候和东北的土壤”,然而由于农业技术落后,每年还是面临很大的粮食缺口。中铁二十局与中非发展基金合作实施的万宝农业项目,采取与当地农户签订水稻种植合作协议、帮助垫付第一年种植费用、免费传授农机操作和水稻种植技术等方式,不仅使当地水稻平均亩产量从不到400斤提升到约1000斤,还让近3000人通过培训提高技能、增加收入。
授人以渔,是互利共赢的前提条件。企业要想走得更深更远,就必须通过建立长远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2016年,中铁二十局进入巴基斯坦市场,参与卡拉奇至拉合尔高速公路第三标段项目建设。这是一个线路全长230公里、总投资近百亿元人民币的“超级工程”,但我们却只投入了不到400名中方管理人员,项目所需的8000余名劳务人员以及大量机械设备、工程物资都实现属地化解决。这些经过技能培训考核的当地劳务人员,真正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力军”,不仅提前80天实现通车目标,还有效拉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只有授人以渔,才能从根本上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最终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作者为中铁二十局董事长、党委书记)
《人民日报》( 2019年01月1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