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7年底的3.1%。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分布在各个领域的全国80多万社会组织依托上下通联的自身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2018年,随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公布,全国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倡导志愿扶贫等各个领域掀起热潮。
民政部门
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
作为社会组织的主管机构,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在如何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方面,已探索了多种形式。
跨地联动,其力无穷。有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充分采取集中引导、财政支持、对口支援等方式,将本地的社会组织引导到贫困地区,发挥重要力量。例如,上海市民政局协助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制订《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专项资金资助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以对口支援专项资金资助的方式,鼓励在上海市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这些社会组织在其对口支援的7个省区市、19个地州市、98贫困县开展的社会公益项目,最高可获得该项目投资资金的30%、50万元的资助,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活力。此外,上海市民政局还在引导社会组织在参与脱贫攻坚过程中,不仅“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注重强化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性长效发展。上海相宜公益基金会扎根西藏山南地区农村,启动“红景天种植计划”援藏脱贫项目,培育红景天种植产业。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聚焦贫困地区就业帮扶,与云南文山州开展劳务协作,举办“百企入校入村,万岗帮扶万家”对接交流活动,帮助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既要外部支援,更要内部挖潜。贫困地区民政部门为推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一方面积极引导具有较强能力的社会组织参与本省脱贫攻坚工作,另一方面也积极协调对接,为支持本省脱贫攻坚工作的社会组织做好协调配合、提供信息、加强沟通等工作。作为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六个省份之一,四川省脱贫难度大、攻坚任务重。今年6月6日,四川省民政厅召开全省性社会组织参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动员会,设立4500万元“种子基金”,即2018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1500万元,作为“种子基金”引导全省性社会组织参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35家全省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与45个深度贫困县签订帮扶协议,通过技术指导、人才培养、机构培育等措施实施脱贫攻坚,培育并带领深度贫困地区社会组织和当地人才队伍打赢脱贫攻坚战。据悉,目前已有27家全省性社会组织与37个深度贫困县签订了“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协议,且开展顺利,阶段性效果明显。
此外,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各地民政部门也纷纷采取行动,动员和引导本省的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脱贫攻坚工作。
全国性社会组织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大军中,全国性和省级社会组织是其中的主要力量,具有专业技术强,专业技术资源多以及地域分布广等优势,虽然全国性和省级社会组织占比不高,但无论是资产规模、动员能力等,全国性和省级社会组织均要高于省级以下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中华慈善总会等多家全国性社会组织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职能优势,强化帮扶举措,积极主动作为,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受到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的通报表扬。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从今年11月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发出的通报中获悉,中华慈善总会通过开展医疗帮扶、助力教育扶贫、实施定向援助等,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在开展医疗帮扶方面,中华慈善总会通过药品援助、资金援助、手术援助等,积极开展医疗帮扶行动。例如开展“藏区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为12名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投入资金48.86万元。开展少数民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行动,为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12名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实施手术,投入资金71.34万元。免费为陕西省延安市、辽宁省锦州市福利院捐赠康复设备,投入资金18.6万元。在助力教育扶贫方面,中华慈善总会向河北、山西、贵州、河南、重庆等地的50个县捐赠“中慈爱心图书室”127个,捐赠中小学课外读物约46.99万册。联合慈善企业资助陕西延安一百多名贫困学生,投入资金18万元。支持新疆和田地区部分学校增设电脑教室,投入资金23万元。在实施定向援助方面,中华慈善总会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口援助江西省遂川县和莲花县。积极与当地慈善组织沟通交流,引导爱心企业向贫困地区捐赠,扶持当地脱贫攻坚项目,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和工作机制,投入资金共计710万元。
地方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
一道靓丽风景线
除了全国性和省级社会组织作为主力军活跃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值得关注的是,众多慈善会、基金会等地方社会组织,尤其是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将慈善公益事业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扶贫就是慈善,慈善就是扶贫。”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一语道出了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与脱贫攻坚的密切联系。陕西地处中国西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近几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在扶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了慈善组织在社会力量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激发社会各界的慈善热情与活力,积极探索慈善助力脱贫的路径与方式。
陕西省慈善协会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的大数据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组建专业团队设立了“中国社会扶贫网陕西省管理中心”。今年以来,坚持一网统筹、多网联动、双线推进、高效对接、规范运行的工作方针,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目前,全省已有118万贫困人口注册,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注册爱心帮扶人士290万、信息管理员2.5万名;注册总人数达410万,占全省总人口11%;发布贫困需求20万件,有效对接18万件,成功对接率达90%,其中帮扶物品17.3万件,帮扶资金300万元。与此同时,联合省扶贫办设立了“扶贫基金”,动员省内外45家慈善公益机构、爱心企业首批举牌捐赠8376万元,在9.9公益日活动筹款2324万元,扶贫基金规模达到1.07亿元。并利用省慈善协会腾讯公益、轻松筹等网络众筹平台对接社会扶贫网发布的脱贫需求,网络筹款3835万元,募集1.22亿元善款精准扶贫。如今,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推广运行工作已成为陕西精准扶贫的新抓手,也带动更多慈善组织进入了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此外,陕西省慈善协会还探索产业扶贫路径,针对贫困地区产业优势,在全省慈善组织发起实施“产业扶贫十百千工程”。创立健康扶贫模式,组建了医药器械、医疗单位、医务志愿者三大健康扶贫联盟,并设立了“生命之光”大病救助基金,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同时,积极开发教育扶贫项目,对贫困家庭孩子进行资助,从源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此外,遍及全国的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国家的扶贫攻坚战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力地推动了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