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的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有效期即日起至2018年11月30日”,所以大多销售的营销配文里总会再加一句,“再不买,政策没了!再不下手,别怪她坐隔壁老王的顺风车了!距离此政策取消,还剩N天!”
时间很快来到了12月,玄妙的是,这张图片到今天依然活跃在销售们的朋友圈。他们甚至连截止日期都没有P改,就配合着尴尬的四个字:活动继续!
我随口问了一位销售这11月的限量活动怎么还在玩呀,销售就回了我一句,“姐 现在车不好卖”。
众泰本来是汽车行业里活得最舒服的一群人之一。
汽车行业没几个进入者的时候,在浙江搞五金厂发家的铁牛集团就敏锐地嗅到风向,成立了众泰汽车。2007年,通过收购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70%的股份,铁牛集团将已经停产的江南奥拓收至旗下,帮众泰汽车买到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准生证”。
那时候正值奇瑞QQ风靡街头,老百姓(603883,股吧)头一次见小车,特喜欢这种经济实惠的代步玩物。所以众泰拿下奥拓,也机缘巧合赶上了这波小车风潮。
众泰也的确是擅长营销,2008年,在广播电视、杂志报纸上铺天盖地喊出了“只要一万八,奥拓开回家”的促销口号。一瞬间,众泰这台没有ABS、没有空调、只要1.8万元的手动挡小车成为了当时市面上价格最低的乘用车。
就是这么一款“三无”的小车,单凭借这一口号,就在其复产的第一年销量达到了惊人的3万辆,“史上最便宜代步车”的名号由此打响,众泰也因此大赚一笔,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后来仅仅过了三年,2011年《商界》为众泰及其掌门人吴建中做专题报道时,就将吴建中设为了杂志封面,甚至将其誉为民企造车史上的“中国造车第四人”,仅次于仰融、李书福、王传福。
第一桶金虽然赚得比较轻松,但2010年以后挤入汽车行业的选手明显多了不少,加之2011年又进入了千禧年后汽车行业最困难的一年,车市低迷不振,所以即便是走廉价路线的众泰,也变得有些力不从心。
从那时起,众泰就想着“弯道超车”,打起了“逆向开发”的主意。
2011年,众泰的第一款轿车Z200上市,酷似大众高尔夫6;2012年,众泰Z300上市,效仿丰田Allion。
本来市面上的车型没人把众泰当竞品,可没想到,在那个奇瑞QQ月销也不过10000辆的时代,众泰这两款新车的销量竟都能维持在每月5000辆上下的水平。
吃到了甜头的众泰于是开始变本加厉,2013年,众泰T600上市,拼接途锐+奥迪Q5;2016年,众泰Z700上市,模仿奥迪A6L;2016年,众泰SR9上市,抄袭保时捷Macan,模仿水平变得愈发登峰造极。
而消费者也特别买账,那段时间,众泰T600不但杀进过SUV销量排行榜前十名,甚至月月销量破万,在终端市场一度要加价2万元才能提到车;众泰SR9还要更夸张,刚上市的时候订单量爆棚,甚至出现了加价4万元的情况。
正因如此,在2013~2014年自主品牌最为困难的那两年里,自主品牌整体销量出现了连续12个月的大连降,唯有众泰汽车一路逆势增长。单从销量上来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众泰汽车就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牌跻身到了自主品牌二线阵营。
以至于那两年还有人担心,照此发展下去,在同属于浙江的众泰和吉利之间,会不会政策倾斜,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
谁都知道众泰这样的做法不够地道,但是汽车行业过去几年向来如此,哪怕是粗放地模仿、组装,只要能换回来翻番的收入增长,从厂家到政府,谁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所以众泰不但日子过得舒服,还又做起了汉腾、君马两个新品牌,一路哼着歌儿就把摊子做大了。
但这种舒服到了今年出现了变化。
快速发展的众泰截止今年产品线已经覆盖了多达19款车型,其数量比吉利、哈弗还要丰富。但刚刚过去的7~10月,拥有19款车型的众泰月销量却仅分别为1.34万辆、1.29万辆、1.25万辆、1.39万辆,同比分别下跌36.49%、44.16%、62.12%、54.35%,环比销量也逐月下滑。今年1~10月,众泰汽车累计销量21.52万辆,仅完成了全年48万辆销售目标的44.83%。
曾经一度加价4万元的“保时泰”SR9,9月销量102辆,10月销量104辆,风光彻底不再。
从前不久发布的众泰汽车第三季度年报也能看出,众泰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46.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跌57.08%,营收和净利双双出现“腰斩”。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更是仅为5417.7万元,同比下降92.42%。
而且,应收账款一路走高,存货逐渐下降,毛利率不断减少,显然,面对愈演愈烈的销售压力,众泰正在拼命去除库存。4S店们动辄低至1111元、1980元的首付,也是为此。
今年1月诞生的君马汽车也不堪重负,君马S70月均销量不到2000辆,君马SEEK 5月均销量不过500辆,聊胜于无。
销量的走低也直接影响到众泰的股价走势,从去年11月起,众泰汽车就开始一路下跌,截至今天收盘,其股价报4.91元/股,相比去年14.89元/股的高点下跌高达67%。
在汽车行业,众泰不是第一个由于不踏实自主研发被“淘汰”的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可为什么众泰没有“穷则思变”,反而越是销量下行,越是和经销商矛盾频发,闹得不可开交?
仔细看看众泰的股票报表,就会发现众泰今天的“不舒服”可能仅仅限于是经销商和销售们的苦衷,其实际股东铁牛集团,依然过得志得意满。
从众泰汽车借壳上市的路径我们早已知道,铁牛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应建仁是位资本腾挪的高手。经过了17个月的长跑操作,去年6月7日,众泰汽车借壳同属铁牛集团控制的金马股份(000980,股吧)实现了市值高达116亿元上市。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铁牛集团就开始了频频的大手笔股权质押。
7月12日,第四大股东金马集团对外质押了所持有该公司股份的22.73%,2400万股,其目的同样是为了获得银行融资1.5亿元。
7月19日,第三大股东武汉天风智信投资中心对外质押了所持有该公司股份的90%,1.0652亿股,以获取银行融资3.8900亿元。
7月25日,第一大股东铁牛集团对外质押了所持有该公司股份的30%,2.2195亿股,以获取银行融资50亿元。
此后的一年,铁牛集团更加马不停蹄、变本加厉。
我翻阅了迄今为止众泰汽车所有的股权质押记录,截至现在,铁牛集团共有6.48亿股股份、占所持股票82.4%的持股比例在股权质押中,金马股份则共有1.04亿股股份、占所持股票的98.52%在质押中。
也就是说,铁牛集团和金马股份的几乎所有控股股权,都被质押出去用来贷款或融资了,而融资之后的资金流向,由于铁牛集团并非上市公司,所以完全没有记录。
在股市里,大比例的股权质押一直被视作极富风险的“雷区”行为,在牛市甚至是震荡市中,一般的质押风险倒还可控,毕竟有折算比例和预警线的存在,一般很难触及到平仓线。但在如今熊市和车市下行兼具的情况下,股权质押的风险就被大大提高,平仓线极其容易被打穿。
可以看到,从去年到今年短短一年时间里,金马股份已经4次触及了平仓线,铁牛集团也有1次记录。
作为大股东,如果铁牛集团股权质押的融资是用于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以便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尚且情有可原。但事实上在资本市场,往往越是高比例质押股权的大股东,越是为了拿融资搞资本运作,期待日后高位套现,或是进行其它行业的投资和操作,争取更大杠杆。而越是专注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股东,越不会选择高比例股权质押,顶风冒险。
而且,在今年6月的一场土地买卖中,铁牛集团还涉及到了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
简单来说,就是铁牛集团以1.13亿元的价格拍到了一块土地使用权,又转手以2.68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众泰汽车,从嫡系公司身上赚了1.5亿元。而这块土地的实际市场价格,也不过就是1.1亿元。
这是典型的薅上市公司与投资人羊毛的行为。
所以由此看来,通过众泰汽车上市,其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铁牛集团从中实际获取了太多资本福利:
其一,让估值不过30亿元的众泰汽车实现了市值高达116亿元;
其二,让铁牛集团找到了高融资成本之外的新资金通道——股权质押;
其三,打通了金马股份、众泰汽车的业务链条,放大了金马股份与自己在资本市场的协同效应。
或许,这本来就是铁牛集团在打的主意。造车,关我什么事儿?
反过来讲,众泰汽车日渐低迷、市值已经开始跌破净资产的原因,除了产品本身问题,不排除还有向铁牛集团输血、已经沦为融资工具的可能。
众泰的跌宕一生,或将以这样一种方式寥寥收场。
我在股吧里还看到,有股民担心,股权质押本质上就是减持,如此高比例的股权质押,股东会不会某天突然跑掉?
我觉得吧,铁牛集团要是真的在现在这种下行趋势里悄悄离场了,倒也是好事,众泰都跌到4块钱了,也不差它这一个雷了吧。要是真的到股价反弹阶段突然被它解除质押套现溜走,那股民真的是损失惨重。不过我相信铁牛集团是不会走的,这么舒服融资套现的地方,离开干嘛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